【長者健康】女性停經骨質疏鬆易致骨塌 脊醫教兩招改善腳力平衡力防跌倒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1/24 11:51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2

分享:

分享:

註冊脊醫張婉君指,年過60的長者就要開始小心跌倒問題。惟大部分縱使出現痛症,甚至已經跌倒受傷,他們亦未必會立即求醫或治療。

一連串的身體狀況和病症,其實都會增加長者跌倒風險。惟不少人對跌倒的因由、後果的認知不多,許多時候都不會視腳痛和跌倒為一件大事,警覺性十分低。如果能及早意識到身體病症、平衡力弱的問題,其實可以盡早做好準備,預防跌倒。

註冊脊醫及物理治療博士張婉君(Irene)指,年過60的長者就要開始小心跌倒問題。惟大部分縱使出現痛症,甚至已經跌倒受傷,他們亦未必會立即求醫或治療。

他們覺得是老人家應有的病症,也不覺得會康復,止到痛、行到就得,大多都覺得自己沒問題。即使走路不穩,他們也不會拿傘,或拐杖支撐行走,因為覺得醜怪。

多種病症加劇跌倒危機

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等常見的長期病症,都是誘發跌倒的因素之一。「女性停經後,骨質疏鬆就好易發生。好多時會突然變矮、駝背、周身骨痛、雙腳和膝蓋無力,出現O型腳等,嚴重者可影響心肺功能,持續痛症。因為骨質密度不足,可能會突然骨塌。長者一跌,通常都會使腰骨碎裂,用手撐到的話就會傷及手腕骨。要跌倒了,才知道自己骨質疏鬆。」

註冊脊醫及物理治療博士張婉君指,長者若跌倒,可先側身用手踭和手腕的力量撐起上半身,應先坐起。(曾耀輝攝)

患高血壓的長者,從坐下至站立的動作間轉換時,都會影響血壓,做得太快就會暈,一暈就易跌倒致骨折。除此之外,視力退化、耳水不平衡等也容易使長者錯判空間大小、位置遠近等,又或是易感頭暈,以致受傷。

跌倒後遺症多 復原時長因人而異

若出現痛症、身體變形,代表病情已達後期。Irene指一旦出現痛症,一次就應該立即求醫,因長者的身體狀況可於半年間有明顯改變。若不做好預防,長者跌倒後或需長期卧床、失去自理和社交能力,走10米、20米的距離,也可能需花上半小時,嚴重者更可能因意外而死亡。「跌一跌其實會有好多後遺症,若骨塌壓住神經線,會出現痛症及難以發力。」

不過,若跌倒後按物理治療師的指示做足復康訓練,進度良好的話3個月可有明顯改善,但步行能力難以回復至跌倒前的水平。惟情況因人而異,最長的治療期亦可達1年以上。

兩招練腳力

Irene特意推介以下兩個動作,讓長者能在家中做簡單的訓練。

動作次數,或維持姿勢的秒數,都可按個人能力加減,循序漸進即可。(曾耀輝攝)

  • 入門版-練肌力

做法︰找一張靠背椅,坐着做,雙手平放。提起腳並舉起腳尖,維持5至10秒,再放下;每次做10下,一天可做3組,建議於三餐後做。

作用︰練大腿、小腿的肌肉力量,以及透過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如椅子有滾輪,建議將身後椅子的椅背貼近牆邊防滑。(曾耀輝攝)

  • 進階版-練平衡

做法:將兩張椅子放在身體前後,站直,雙手扶住身前的椅子。踮起腳尖維持5秒,再慢慢放下;每次做10下,一天可做3組,建議於三餐後做。(若進度良好,可試練單手扶椅,又或是雙手均不扶椅子。)

作用:主要練平衡力,也可訓練大腿、小腿肌肉,以及腳掌的力量。

*另一形式為用腳跟撐地、腳尖離地,身體和重心往後。功效同樣,練完踮腳尖可換換形式。

新科技30秒測平衡力

Irene早前與香港脊骨神經科醫學院基金義工到老人中心,舉行預防跌倒講座,並為約60名長者做平衡力測試。先將步態智能儀器綁在腰間,並連結電子裝置如平版電腦。測試者只需在原地站直30秒,儀器會跟據測試者身體擺動、前後移動的幅度,來得出其平衡力分數。儀器內置數據庫,得出的分數為與同齡人士比較之下,測試者的平衡力得分。

若在原點企定,身體理應可自行平衡。如果難以平衡,即會持續移動、尋找平衡點。如果幅度愈大,得分就會愈低,代表平衡力差,跌倒風險高。

分開眼或閉眼兩種測試方法,而長者多做開眼測試。(曾耀輝攝)

100分為滿分,若得分為70或以下,就要留意。Irene指,希望透過平衡力快速測試,能提高更多長者對跌倒危機的警覺,若情況嚴重,可求醫跟進;5分或以下的測試者,基本上已有明顯表徵,如站不穩、腳震或駝背。外出會有人傍住,防止跌傷。而最危險的,其實是5至35分的潛在風險人士——肉眼看未必看到身體搖晃的徵兆,但平衡力已經好弱。

Irene補充:「有些長者看似很厲害,走路從不拿拐杖,但其實是自以為沒事。也有些人因平衡力差,身體重心會向前傾,走路很快,以為好穩陣;他們不怕跌倒,好像料到會跌倒一樣,也不知道跌倒後的後果是甚麼。」Irene亦留意到長期拿腳架、拐杖步行的人平衡力相對較佳。她推斷因練習得多、信心大了,雙腳的肌力和平衡力都能從而提升。

若有興趣做平衡測試,可以個人或團體名義登記,名額有限、先到先得:https://bit.ly/2N2FBtr

記者:吳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