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安全】19人深灣遊艇會進食生蠔三文魚刺身後食物中毒 專家教4招分辨新鮮生蠔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1/17 15:3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2

分享:

分享:

19人深灣遊艇會進食生蠔三文魚刺身後食物中毒,專家教4招分辨新鮮生蠔。

香港人喜愛吃生蠔等貝殼類海產,但原來當中蘊藏食物中毒和甲型肝炎危機,近日有19人在深灣遊艇會Grand Ballroom晚膳,進食生蠔及三文魚刺身後出現食物中毒。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生蠔體內容易積聚病毒和細菌,如甲型肝炎病毒或創傷弧菌。有專家教路4個小貼士,分辨新鮮生蠔及死蠔。

進食生蠔易有諾如病毒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蠔在本質上比其他海產高危,由於蠔以過濾方式進食,周圍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體,例如諾如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細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和創傷弧菌,會在其體內積聚,一旦發現進食了不潔或處理不當的生蠔,應留意有否出現以下病徵:

1. 食物中毒:食物被细菌污染。

  • 肚痛
  • 腹瀉
  • 嘔吐
  • 噁心

2. 甲型肝炎:病原體是一種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所以病徵與其他種類病毒性肝炎的病徵相似。

  • 發燒、
  • 頭痛、極度疲倦、
  • 食慾不振
  • 腹瀉
  • 噁心
  • 虛弱、肌肉酸痛
  • 黃疸(皮膚及眼白變黃、深茶色小便,大便呈淺色)

要留意的是,甲型肝炎病發初期,徵狀與感冒相似,經常被誤為普通的感冒,若發現身體皮膚出現發黃,就不要掉以輕心。甲型肝炎目前無藥物治療,大部分患者都能完全康復,期間病人只需接受支援性治療及多休息 ,紓解不適感,極少數的病例會發展成肝臟衰竭甚至死亡

孕婦及免疫力較弱人士應避免進食

食安中心提醒,無論蠔是在哪個季節或水域捕撈,吃蠔,尤其是生蠔或未徹底煮熟的蠔,在本質上存在食物安全風險。高風險人士包括:長者、幼童、孕婦和免疫力較弱人士應避免進食生蠔。另外,為減低風險,無論是進食還是購買生蠔,都應光顧可靠的持牌店鋪,亦切勿生吃只供熟食,即須烹煮的蠔隻。

4招分辨新鮮生蠔

生蠔專門店Ocean Three創辦人何智聰曾接受TOPick訪問時,曾分享4個小貼士,分辨新鮮生蠔:

  • 生蠔如果已開後無法合上即為死蠔
  • 打開會看到蠔身縮起來
  • 新鮮生蠔的裙邊會在動
  • 放在冰水中新鮮生蠔的肌肉會收縮,而死蠔的肌肉就不會收縮,外殼無法合上

更多食用安全報道,即睇:

消委會檢測連鎖店三文魚吞拿魚刺身 元氣吞拿魚含寄生蟲及卵

多寄生蟲的淡水魚虹鱒「正名」為三文魚 袁國勇與蔡瀾從不沾口三文魚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