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年宵百花齊放 基層創業現新機遇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20/01/21 12:00

最後更新: 2020/01/22 16:18

分享:

分享:

今年政府取消乾貨年宵,仁愛堂在美孚天橋底舉辦年宵,共有58檔攤位,吸引不少市民趁墟。(仁愛堂提供)

一年一度年宵市場於周日(19日)開鑼,沒有密匝匝的舖位,沒有人頭湧湧,走道都變得異常寬敞,皆因政府今年取消乾貨攤位。

取而代之是民間社福機構、社區組織在各區發起的自辦年宵,百花齊放,不僅為年宵檔主提供散貨渠道,也是基層市民初嘗小生意的平台,甚至是社企創新的機遇。

過去5年,鄭偉鴻都攜一對子女擺年宵檔,風雨不改。今年政府取消年宵乾貨攤位,他便放眼社區年宵市集,更成為他訓練社企成員的機會,這週便在仁愛堂位於美孚一連三天的藝術年宵擺檔。

社企「星匠」在社區年宵賣特殊學習需要(SEN)兒童製作的磁石皮革揮春,助SEN子女用才能回饋社會,勉勵同路家長。(葉芷樺攝)

鄭去年底成立「星匠之旅」,助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兒童用才能回饋社會,今年除了賣獲獎的迷你磁石皮革揮春,還將SEN孩子的畫作印成「利市封」和皮革包。

鄭的產品在多個本地景點寄賣,又設網購,故取消乾貨攤位對他影響不大。加上仁愛堂僅收取檔主收入20%作行政費,成本大減,生意壓力也少得多,鄭因應場地人流、考慮安全後,放手讓家長和SEN子女看檔,鼓勵他們多與人交流。

潘先生與Angela是政府年宵常客,坦言社區年宵人流遠遜,談不上幫補生意。(葉芷樺攝)

賣自家製環保袋的Angela及賣玩具模型的潘先生,也是政府年宵常客。潘曾在維園擺檔,豪言可賺「十萬八萬」,在長沙灣開檔的Angela,淨利潤也過萬,惟今年要多跑幾個年宵市集出貨,至初八仍要擺檔。

主辦方仁愛堂今次共收到112分申請,根據其原創、文化藝術元素等,挑選出58檔,部分檔主更即場設工作坊,吸引不少街坊來湊熱鬧。惟潘與Angela認為政府年宵氣氛較旺,「人們真心來購物」;地區市集則旺丁不旺財,多是街坊捧場湊熱鬧,「抱著來看看的心態」,談不上幫補生意。

他們可能一早入了大批乾貨,現在沒有機會散貨。

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組織幹事范沛縈,今年第四年籌辦新春熟食墟市,她坦言多了乾貨檔主查詢,冀在墟市擺賣,惜因牌照問題未能安排。

范稱不少基層長者在街邊擺賣維生,亦有正職或自僱人士,欲以個人手藝創業,但無法負擔政府場租。今年其熟食墟市在長沙灣保安道遊樂場舉行,為期兩天,每檔以成本價700元出租,她稱可讓基層以低成本賺取收入,也讓能創業人士「試水溫」。

單親媽媽凱欣(左)會參與社區團體舉辦的墟市,售賣手工皂,後來更把興趣變事業;又在墟市售賣熟食,幫補家計。(岑志剛攝)

單親媽媽凱欣是該熟食墟市的檔主之一,現與7歲女兒住在公屋,為接送女兒上學,沒法全職工作,只能領取綜援過活。

兩年前,凱欣始參與社區墟市,售賣手工皂,將興趣變事業;又在墟市售賣熟食,幫補家計。今年能嘗到她賣的泰式炸香蕉、炸豆卜和草莓大福。

她不諱言,政府年宵熟食檔租金太貴,基層市民難以負擔,而民間墟市是絕佳機會,讓沒法找到正職的街坊,透過自己的手藝賺取收入。

陳泉在街邊當小販做到上舖,至今仍會到社區熟食墟市擺檔;他指政府年宵攤位價高者得,即使人流可觀,他亦只敢遙望。(岑志剛攝)

另一檔主、今年68歲的陳泉,70年代末開始當小販,曾在油尖旺、深水埗一帶擺檔,靠賣豆腐花、串燒養大一家四口,亦見證本地墟市蓬勃發展的年代。踏入90年代,政府對街上小販加強執法和罰款,陳泉逐決定「入鋪」,在大角咀經營車仔麵店至今。

貴為老闆,他多年來仍擺檔,現場即做酥炸蠔餅,重拾過往回憶:

新年擺檔的多是窮人,趁店舖新春休業賺錢過年,吸引不少人逛街。現在街上沒小販,好冷清。鄰近地區如內地、台灣定期有墟市,人們會去掃平貨,好有氣氛。

他透露,扣除熟食墟市數百元租金,淨賺大約1萬多元,與助手平分後,每人仍有3,000多元,算是筆小小新年財;政府年宵攤位價高者得,即使人流可觀,他亦只敢遙望。

聖雅各福群會於藍屋舉行年宵小市集,給學生優惠場租,只抽收入一成作租金。(岑志剛攝)

事實上,去年維園年宵乾貨攤位,平均競投價高達2.6萬元。雖有平至數百元的攤位,但多位於東涌、西貢等偏遠地區。維園之外的快餐攤位,競投底價由7,000多元起跳,動輒上萬。

窮人餐搵餐食餐餐清,多數投不到。時下多人失業,沒有收入,墟市可幫他們渡過難關,有條生路行下。旅客來到香港,見有小販都睇下,令旅業興旺。

記者:岑志剛、葉芷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