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學】中學成績不佳赴美交流重拾信心 港生:在美讀書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親子

發布時間: 2020/01/22 18:51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2

分享:

分享:

Cleo赴美國交流,重拾信心。

美國是本地學生的留學熱點,今年入讀加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SDSU)的18歲陳卓琳,升中後成績一落千丈,兩年前受媽媽鼓勵,嘗試參加交流計劃,轉換學習模式後,找回信心,並入讀私立中學的第12班,以佳績考取當地前列的公立大學。

Cleo在主流直資中學完成中四後,到俄亥俄州(Ohio)交流1年,並入讀公立學校Circleville High school,讀第11班(等同香港中五);之後她再申請到明尼蘇達州(Minnesota)一間知名中學Totino Grace High school(學費和生活費約30萬)完成中學最後一年;去年她以GPA 3.9分入讀聖地亞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DSU),主修公共健康。

她謂至今仍未選定學科,但美國大學在首兩年仍可自由轉系,而公共健康這科可以在日後銜接醫科或其他科目,彈性很大。

去年她是在網上搜集各地大學資料以及詢問當地朋友,鎖定了數間排名較好的州立大學,最後因喜歡加州天氣和社區,決定入讀SDSU,並計劃兩年後若爭取佳績,再轉讀加州再前綫一點的大學。

升中後不適應

她強調初到美國讀第11班時,還不知道需要考公開試,所以並沒有開始作準備;直至翌年讀12班見到自己落後,便開始買練習自修,但起步點還是比起其他在9年班開始練習的晚。

當地學生在初中已培訓考ACT和SAT,後來我自修共考了ACT和SAT各兩次,希望爭取好成績;其實我去美國時已跟自己說︰我來是為了讀書,目標是入大學。

第二年在明利蘇達讀第12班,畢業那天跟宿舍朋友一起。(受訪者提供)

Cleo坦言自己初中時沒有目標感,也比較愛玩,因此中學成績一直在中下游。再者,她本來對科學很有興趣,但中學用英文教授科學,很少互動和動手做,並全部要死記,令她完全入不到腦。

時時不合格,因失敗感很重,連帶其他科都沒有動力面對;中四我嘗試選擇商科,但其實我一直不知自己喜歡甚麼。中四時很多同學已要密密去補習,我不希望中學生涯是在補習中度過,但我也看不到DSE以外的其他出路。

交流成轉捩點

Cleo在前年受媽媽鼓勵,參與非牟利國際義工機構AFS舉辦的國際文化交流計劃,突破自己。她謂因自己是獨女,在香港有父母照顧,加上性格偏向文靜,不太懂主動跟人傾偈,最後掙扎良久,才決定走出舒適區。她指出,首年交流計劃入住接待的當地家庭,計劃希望參加者需要與香港保持距離,鼓勵到她快速融入當地生活。

約用了接近3個月便開始聽得明道地英文,加上鎮上和學校內也沒有亞洲人,故英語是快速進步。

在Ohio參加中學音樂劇,並曾登上Ohio當地報紙。(受訪者提供)

Cleo與交流家庭一家四口。(受訪者提供)

她笑言在香港的日常生活早已被補習填滿,放假便是趕課外活動,很少時間可以自處和思考,遑論發展興趣和目標,但在小鎮返學,兩點半放學後是自己時間,期間要幫手家務,並有很多時間跟「家人」聊天,故感到這一年明白了自己更多!

她回想自己最大突破,是第一年已主動加入了學校合唱團,演出過音樂劇;第二年跟一位中國交流生配搭,報名唱歌比賽,一起練中文歌。

談到教學模式,她謂美國老師重視關係,少階級觀念,也很少批評學生,也因此鼓勵到她很放心去問問題。另外,中學須修讀主科包括英文、數學、美國史,也要在混合科學(中學把物理、化學、生物分3年來讀)中選一科,她第一年交流時選修了生物。

內容跟香港相似,但教學方法互動,考試內容淺,例如學校每6周考一次試,便只考這6周教的範圍,在美國讀書我投放幾多讀書時間,一定收回幾多成績,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反而香港考試內容太多太凌亂!

她回想當時自己不甘心只考到B級成績,而且開始有學習雄心。

Totino Grace High school因她考取GPA 3.9,學校頒發證書給予肯定。(受訪者提供)

第9班是新階段

對於有意去美國讀書的學生,她建議最好是在第9班出發。

美國的中學分Middle School和High School兩階段,第9班是High School開始,若第9班入學,容易跟同一班同學建立關係。9年班開始亦有一個好處,因為只要在美國高中讀夠3年就不用考英文證明試(IELTS  / TOEFL)去考大學。

原是沒有讀書動力的Cleo,選擇到美國先交流一年。(車耀開攝)

美國分兩年制社區大學及4年制大學,前者學費便宜,故有很多本地人入讀。她謂欣賞美學大學學制比較多選擇,可以靈活轉換。

無論是那類型大學,美國學制同是鼓勵你先嘗試涉獵文理商,盡管你不是讀開理科或文科,大學依然想你修讀一些科,嘗試了解一下,不要太早認定自己不適合。

談到大學生活,她強調去年入住大學宿舍,見識美國人開放文化,需要時間理解。

去年9月她跟一位白人和一位黑人室友同住,她們習慣夜睡,且會把初相識的異性朋友帶上房。在這裏讀書有較多元文化,及富競爭力,提升到我向上的心,但唯一是美國學生的社交生活實在太開放。那真是頗大的文化衝擊。

但卓琳自言在教會長大,自幼已建立價值觀,故會保護自己並不會跟風。

更多美國升學報道︰

【美國升學】拆解美國學制做好留學規劃 升學專家:9年級為最佳留美時機

【體壇新星】翁嘉穗與18歲大仔如兩姊弟 大隻兒往美升學成舉重運動員破世績

【海外升學】獲獎學金入讀美頂尖藝術學院 港生:學會主動不要怕講錯

記者:胡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