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袁國勇:香港情況非常危險 呼籲市民盡量勿外出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1/29 17:52

最後更新: 2020/01/29 19:39

分享:

分享:

袁國勇表示,香港情況非常危險,呼籲市民盡量勿外出。

武漢肺炎的疫情嚴峻,本港由1月22日確診首宗輸入個案,至今已有8宗確診,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公布多2宗高度懷疑個案,有可能令確診人數增加,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更是肩負巨大的壓力,有醫護批評現時醫管局的裝備不足,港大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下午見記者,指出現時醫管局的外科口罩已有一定的保護力,而袁國勇就呼籲港人在抗疫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從第一宗確診個案計,香港要守住14天的關鍵時間。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先解釋市面上口罩的功能,他指出根據世衞在2014年的指引,目前沒有外科口罩過濾效率的統一標準,目前醫管局是依從美國標準,即要達90%-95%細菌過濾能力。

不同口罩的設計過濾效果差距大

他指出明白港人對口罩的需求增加,一般口罩有防水、過濾及吸濕層,現時並沒有口罩製作的標準,各個國家的要求不一,美國、歐盟以及澳洲都有,沒有一個全球認同的口罩過濾標準,他指出不同口罩的設計,其過濾效果差距大。而在一般情況下,醫護人員施行標準防護措施,在進行可能產生血液、體液、分泌及飛沫的病人護理程序,會穿上個人的防護裝備,例如是外科罩、保護衣等。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圖左)及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圖右)下午在瑪麗醫院見記者。(陳國峰攝) 

醫管局外科口罩過濾99.9%效能

他表示醫管局採購的外科口罩,雖然是屬於第一級,但在細菌過濾及顆粒過濾,都分別有99.9%和99.7%的效能,即達第二級口罩的標準,而在分流站的前線醫護人員多數接觸個別病人的時間不多,加上病人入院,本身亦要戴上外科口罩,所以風險相對不高。

被問到是否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的裝備是否足夠,是否戴上外科口罩就是足夠呢?賴偉文指高危病房,處理懷疑個案會穿上所有的裝備,其他病房或者其他情況並沒有要度「全副武裝」,但不代表保護力不足,因為現時很多個案都不是確診,而且所有患者都戴上外科口罩,內地的經驗是處理飛沫霧化的程序才會增加感染風險。至於公立醫院的保護衣的存量,賴偉文指出已確保有三個月的存量,希望醫護及公眾勿恐慌。

賴偉文指現時沒有外科口罩過濾效率的統一標準,一般外科口罩足夠防護。(陳國峰攝)

疫苗生產時間以年計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補充,自己到病房巡視是戴上第一級外科口罩,不需要用第二或第三級的口罩,他指出醫院的防控感染措施很足夠。另外,對於有指其領導的團隊已生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袁國勇指出,疫苗以年日子計算,現在做出來是疫苗的種子,需要在動物身上測試,也要進行在老鼠噴了之後,動物是否生病,病毒進入身體有沒有不能估計的副作用,動物實驗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然後再找藥廠生產,以及申請註冊,要視乎動物實驗是否順利,究竟何時在動物身上做測試。

袁國勇:香港可能成為另一個疫區

被問到現時口罩供應不足,袁國勇稱盡量不要外出,因為每人每日數個口罩數量會很龐大,可能今年沒有暑假,現在先放假,全部在家工作都是另一個重要的安排,現在情況非常危險,香港可能成為另一個疫區。

從第一宗確診個案計,如果我們可守到14日,就知道我們的措施是否有效了。

袁國勇指確診病人數目經短時間已不斷增多,且在家庭傳播力亦很強,可見其傳播力高於沙士,此外沙士找不到沒有徵狀的病人,惟今次有病人完全沒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故不能如沙士一樣「每個病人都捉」,現時本港或有10宗確診個案,相信或有更多沒有症狀的病人仍未確診。

他又指出,如果市民一定要外出,一定要戴口罩,以及在吃東西前、想捽眼、捽鼻前,先用酒精搓手液消毒。賴偉文稱,只要口罩濕了就要更換,一般不可以戴超過8小時,而且需要戴得貼面,同時勿摸口罩的外圍。

更多關於武漢肺炎的新聞:http://bit.ly/37Ddqtd

疫情最新進展:http://bit.ly/2RBJcQI

責任編輯:伍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