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禁區引入無人駕駛行李拖車 不怕行雷打風可照樣運作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1/31 07:00

分享:

分享:

姚兆聰稱,無人拖車配備雷達、天眼及更精準的GPS定位系統,確保可自動運作、安全避開障礙物。(陳靜儀攝)

香港機場繼穿梭列車後,再度引入無人駕駛技術,今次應用於禁區停機坪上的行李拖車,去年底已運作,首階段無人拖車於海天碼頭來往停機坪運作。

機管局稱,無人拖車配備雷達、天眼及更精準的GPS定位系統,確保可自動運作、安全避開障礙物,盼進一步提升物流及行李運送效率。

每部無人拖車的製造成本約100萬元,較傳統拖車貴一倍。(陳靜儀攝)

機管局日前邀請傳媒到機場禁區停機坪一帶,視察行李運送過程。設有兩座位的電動拖車,拖着3個可載約100件行李的大鐵箱,從遠方徐徐駛近。記者瞧過去,駕駛室空無一人,拖車卻能自動按既定路線行駛;拖車拐彎時,駕駛室內的軚盤會自動扭軚,在場記者都大叫神奇。當拖車逐步駛至眾人面前時,會緩緩剎停,之後突然響按,示意各人走避。

無人車配備雷達 可自動煞車

機管局運行副總監(運作及服務)姚兆聰解釋,無人駕駛拖車配備4個光學雷達,可防止撞到跑道的人或外來物,當有阻礙物於拖車前方約10至35米以內,拖車會緩緩剎停;而當阻礙物於拖車對出10米內,就會自動急煞車,形容反應比人腦還要快,相當安全。

除了雷達,拖車車頂配備DGPS系統(差分全球定位技術),準確度僅約10至15厘米誤差,較GPS更精準;加上拖車裝有8個高清攝影機,利用影像定位技術,可確保拖車按正常路行駛,也可監測車卡的物品有否失竊。姚稱,以往拖車需由1名司機及1名保安跟車,意味無人拖車可省掉兩名人手。

機場禁區去年底引入全球首部無人駕駛行李拖車。(陳靜儀攝)

去年12月30日起運作 未曾出錯

香港是全球首個機場引入無人駕駛拖車,第一部本地研發拖車已於去年底運作,首階段來往停機坪封閉道路至海天客運碼頭,全長約2公里,運送經海路轉機旅客的行李。姚稱運作近一個月後,無人拖車共行駛逾1500公里,無發生過意外,系統無出錯,料6月可全面取代傳統拖車。

每部無人拖車的製造成本約100萬元,較傳統拖車貴一倍,但日後可省卻人手支出。姚強調引入新技術非為了慳錢,而是講求安全、效率,盼提高物流可靠度,尤其於行雷等惡劣天氣下,可正常運作。

記者:吳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