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耆」心爆棚 長者旁聽大學通識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20/02/07 08:00

最後更新: 2020/07/07 15:07

分享:

分享:

陳錦章(左一)、何玉成(右一)及何太瞿穗英(右二)各自經教大教授譚小玲(左二)負責的旁聽生計劃,讀了約20科通識。(陳靜儀攝)

「導師話我哋係活教材,好喜歡!」2010年起,中文大學退休圖書館管理員陳錦章每逢新學期開課前,總有天抽空一大早到教育大學排隊,惟求跟年輕本科生一起上數十小時通識課。

昔日,他拿着一元偷渡來港,為生活當校工,只能兼讀至中六;今天,女兒任投行高薪厚職,他仍每天籌謀家務伙食,只能抽空做個旁聽生,滿足一吓廣泛興趣,「我好麻煩,樣樣都識、都鍾意,文物、建築、繪畫、掌故,咩都鍾意。」

2009年,當時的教育學院經政府「長者學苑」計劃推出「長者旁聽生課程」,操雙語和懂基本電腦的老人家,凡於所報讀的通識課有7成出席率,即獲發證書,迄今已吸引2,000個學生人次。

教大長者學苑 學額一席難求

盡管每學期學額及學費已先後倍增至100個和200元,可讀的科目依然一席難求。教大長者學苑總監兼國際教育學系教授譚小玲稱,「通常半個鐘頭內,就全部滿額。」陳錦章將屆74歲,卻豪氣謂每年才得兩天要8點到校,「實排隊」,反而盛讚教大總送上凳子茶水,且不像城大要抽籤賭運氣,

如果(教大)改制,我又要無得讀架喇!

來自中山的他,11、12歲已打工養家,62年於大偷渡潮經澳門來港,一邊當中學校工支持家鄉父母和五個弟弟,一邊由英文字母學起兼讀夜校。雖然中六畢業後考不進中大,陳錦章繼續修讀專業證書,終成該校圖書館管理員,編目、採購一做逾30年,「做得好開心,無咩壓力。」

他笑着投訴,現在回中大游泳可要付費,反而在教大借書、打球統統免費,

我宜家名正言順係學生。

退休後,他從沒半刻停歇,65歲在信義會從零學起單簧管,曾加入爵士樂團公開表演;當機緣巧合成為教大旁聽生,從未中斷,僅本學期受武漢肺炎影響,暫未能初嘗用石膏造西方雕塑。

陳錦章的教大證書多得可以放滿一張枱。(教大提供照片)

 

最喜歡科目 「快樂的追尋」 

陳錦章一直用紙筆整齊記下10年來在教大所讀科目︰批判思考、佛教倫理、足球政治、糧食危機、數碼公民,卻始終最喜歡首門課「快樂的追尋」。

不論是各擁3個學位的何玉成夫婦,又或半生埋首數理的工程師,這門課總令長者學生深刻難忘。「(那工程師)第一次接觸哲學課程,他覺得大開眼界,因為以前讀書、做事、思想總是硬蹦蹦的角度或方向, 原來快樂要這樣看。」譚小玲指,比起社區中心文娛康樂班,大學課程特別適合本港愈來愈多的高學歷長者,亦感謝校方肯協助每門通識課多收幾名長者,

我們只係多個人多雙筷。

被問會否想讀個大學學位,好學的陳錦章竟斬釘截鐵謂「無諗過」,「我唔係追求張證書。」現時自身生活安好,他更想多做公益事務、貢獻社會,就像過去競逐特首選委會,為安老院修例、全民退保發聲。

陳錦章曾以「長權」團隊名義競逐特首選委會資格。(姚沛鏞攝)

「我都要做好多家務,日日要買餸。」陳錦章兩女皆學有所成,細女去年跟男友婚後搬到紅磡娘家鄰座,仍一起晚飯和帶午飯,故要一次過張羅8人分量。他慨歎,腦筋已不復敏捷,當旁聽生可訓練腦袋之餘,亦能更了解年輕一代的思維,很珍惜機會,

因為我們的細路仔沒時間跟(父母)傾偈。

了解同學仔思維 拒喧賓奪主

據譚小玲的調查研究,長者對旁聽生計劃的評價最正面,導師次之,學生5分中大概給3.8,算是不俗,普遍有點不滿是長者同窗讀來輕鬆,毋須做功課、簡報或考試,「唔係幾公平!」上課總坐首幾排、不遲到的幾名長者學生聞言同表理解,陳錦章稱其實是刻意盡量不答導師問題,「因為(學生)先係主力,我們只係旁聽,所以不能喧賓奪主。」

近年教大的變化,這長者生全看在眼內,不止多了好叻的內地生,16年正名大學後整體也有進步,「從最尾3堂的(學生)presentation,就睇到質素提升。」

他頗自豪道,老友記都是導師眼中的「活教材」,今後會一直旁聽,直至一天校方設年齡上限。譚小玲隨即笑道︰

暫時無!

教大通識課不時走出校園,如飲食文化堂會去齋舖、農場,宗教歷史堂會去教堂廟宇。(教大提供圖片)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付費閱讀),標題及內文經編輯修改。

撰文 : 姚沛鏞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