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減壓】常困在家避疫易憋出病 大自然導師推介市區森林浴增免疫力
▲ 原為執業律師的Amanda,患上卵巢癌三期,康復期間體會到親近大自然、覺察自省的生活方式,有一種神奇的療癒力量,棄當律師變大自然導師,推廣森林浴。
每日不時留意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的新聞,難免令人精神崩緊和喘不過氣。「香港森林浴」創辦人Amanda Yik,為美國自然及森林療癒嚮導及計劃協會的森林療癒嚮導,兩年前起致力在香港推動森林浴,於現在撲口罩、搶日用品這兵慌馬亂的時刻,讓心靈回復平靜與安寧。
森林浴一詞源自日本,意思為在沐浴在森林之中,享受大自然的氛圍。在外地亦被視為一種自然療法或生態治療,藉著提升個人身心健康,達至療癒效果。
律師變大自然導師
Amanda本是執業律師,本來以為過著健康的生活,卻診斷出卵巢癌三期。康復期間體會到親近大自然、覺察自省的生活方式,有一種神奇的療癒力量,因而認識了森林浴。她赴澳洲修讀專業嚮導課程,作維期半年、學費大約3,000美元的課程及訓練,回港後進行實習。
很多人誤以為森林浴即是行山,Amanda說:
一般人不太理解森林浴的概念,比起有目的、有終點的行山,森林浴除了在感官上感受森林,更著重人與大自然、或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透過一些分享環節或簡單活動,來建立一個連結及關係,以達至療癒力量。
減壓兼提高抵抗力
森林浴的功效有科學實證帶來益處,當中包括控制血壓及血糖、鬆弛神經、減低壓力荷爾蒙、增強免疫力及消除疲勞,心理上也可以提升情緒抗抑鬱、釐清思緒、建立同理心以及對大自然的欣賞等。Amanda希望有一天森林浴可以正式納入醫生處方中,對慢性疾病患者,帶來正面的醫療效果。
她補充:
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壓力大,心靈脆弱情緒也不穩,內心長期也有一種孤獨鬱悶的狀態,很多生理及心理疾病的根源因此而起。森林浴不僅能夠純粹放鬆身心及減壓,而是更深一層,有一種滋潤的作用,讓身體及心靈回到健康滿足的狀態,從而達到真正的休息。
市區也能森林浴
香港市區也有不少綠化用地,如康樂徑、郊野公園等,未必一定要山長水遠到新界郊區,才有讓人抖抖氣的喘息空間,Amanda最常去的是港島龍虎山、大潭、大埔滘及城門水塘。
我要選擇一個自己熟悉及喜歡的地方,因為我已親身到訪多次,已這地建立了某程度上的默契。其次是要交通方便,因為森林浴應是老少咸宜,不能太難行,也不想長途拔涉。要有大量空間作停留,最好配合自然元素如溪澗流水、草地、巨石等,就是理想的目的地。
參加者主要是日常生活壓力大的上班族,不一定是行山發燒友或運動健將才能參與,只要抱著一顆開放的心去感受,以順其自然態度去嘗試。森林浴大約三小時左右,不用攀山涉水,通常步行一小段路就會停下來,觀察四周、抱抱大樹,甚至躺下小休,圍圈進行分享活動、喝茶吃點心,比行山休閒舒服,不會累到體力透支。
留家感受大自然
現時新冠肺炎肆虐,留在家中如坐監般度日,有被束縛的感覺,很容易憋出病來。Amanda建議在家也能做一些隨手拿來的小活動,最簡單如種種盆栽,打理花草植物,能放鬆心情之餘,也能令屋企環境變得舒服。閱讀一些大自然風景的書本,看看相片及畫作,播放自然的流水、雀鳥或浪濤聲,甚至簡單如沖個熱水浴,不單能刺激感官,令神經系統得到舒緩。
記者:張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