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貼士】橄欖油過度加熱或生致癌物 營養師拆解各種食油冒煙點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2/28 16:16

最後更新: 2020/12/04 12:08

分享:

分享:

食油過度加熱或生致癌物,營養師教選用合適食油烹飪。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為防感染,市民多了在家煮食,減少外出吃飯。很多人無論煎炸炆炒都用同一種食油烹煮,但其實不同的食油,冒煙點也不同。若食油被過度加熱,有機會產生致癌物質,危害健康。不同的食油適合烹調甚麼?

TOPick《防疫口罩百科》電子書免費下載連結

適合涼拌、細火炒或煎的食油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吳耀芬(Kathy)指出,以下3種食油冒煙點較低,只適合作涼拌沙律、小火炒、煎等較低溫的煮食方法。

食油種類 冒煙點
初榨橄欖油 165-190°C
椰子油 175°C
牛油 175°C

適合高溫煎、炒、炸的食油

食油種類 冒煙點
芥花籽油 205°C
粟米油 230°C
花生油 230°C
精煉橄欖油  230°C

至於較高冒煙點的食油,則適合大部分烹調方法,包括高溫煎、炒、炸等烹調方法。

【新冠肺炎】用錯酒精消毒可致中毒死亡 工業用酒精與醫藥用酒精大不同

食油過度加熱或產生致癌物質

食油經過高溫加熱後會產生變化,例如植物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過分加熱或經過重複使用的食油,更加有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危害健康。

飽和脂肪較多:椰子油棕櫚油

食物安全中心指出,牛油和豬油中的動物性油脂,含較多飽和脂肪酸。至於大部份植物性的食油,如粟米油、花生油、大豆油等,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

不過,植物性食油也並非全數健康。例如,椰子油和棕櫚油便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經氫化的植物牛油和起酥油則含較多的反式脂肪。

以下為多種食油的脂肪酸百份比:

【抗疫冷知識】毛巾長期不換易成病菌溫床 1年不更換金黃葡萄球菌含菌量驚人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