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抗疫】本地菜網購平台 「疫」勢而起
發布時間: 2020/02/26 19:12
最後更新: 2020/03/04 15:34
這個鼠年新歲,因為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而在一波又一波搶購潮中度過,除了口罩,菜價曾貴得令人咋舌,一斤菜心苗售價高達60元,豆杯更可售120元一斤。
然而,即使捨得掏腰包,街市超市的菜架仍可能空空如也,本地農作物得以乘勢而起,3個專售本地菜蔬的網購平台本月的銷量均較上月顯著增加,由一成至2倍不等,推動本地耕作的人士形容,今次是難得契機,向來以提供沙律菜為主的水耕菜公司,正研究推出菜芯苗和小棠菜,緊捉注重健康和食物安全的香港消費者。
由魚類統營處及蔬菜統營處(菜統處)合作營運經年的「本地魚菜直送」手機程式,致力向市民銷售及推廣本地時令漁農產品。漁農自然護理署回覆,受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影響,市民外出購物的意慾大減,「本地魚菜直送」的需求明顯上升,截至2月中,所接獲的定單與1月相比錄得近2倍的增長,平均訂購金額亦由每宗260元提升至近300元。漁護署補充,市民尚可從超市或其他展銷渠道買本地蔬菜。
內地菜價飈 拉近本地菜價格
成立約1年的網上訂購平台「濃作物」則只售賣本地有機菜,目前和8個香港有機農場合作。濃作物創辦人之一的陳沁悅說,近期發現fb和ig的share,由幾個增至50個以上,定單較1月升了1倍。
顧客說,由於內地和超市的菜貴了很多,他們開始找其他來源,加上疫症,注重健康,遂想嘗試本地生產,覺得本地生產較安全。
近20年香港興起務農風,城市人也愛做假日農夫,甚至視為退休後的新路向。不過,消費社群始終有限,一來本地菜價錢動輒數十元一斤,較內地菜貴以倍計,而且銷售渠道不夠廣泛。此外,有機耕作順應自然種植,只提供時令菜,消費者或覺選擇有限。然而,近月新冠肺炎肆虐,加上春節假期,內地供應減少,菜價節節上升,和本地菜價格拉近,遂吸引注重食品安全的消費者。
設計3款菜籃 增設送貨服務
濃作物設計了3款菜籃:4磅裝(180元)、7磅裝(315元)和10磅裝(450元),稱足夠2人、4人和6人家庭的三餐分量,平均每人每餐25至30元;顧客亦可自由選購,以往在港鐵站和顧客交收或在指定店舖取貨,本月則加設送貨服務(要付費)。
以陳沁悅所知,很多香港農夫的生意近期都增加。
今次很明顯是本地菜的契機,人就算不買,都多問了關於本地菜。
濃作物希望顧客的價值觀是支持本地農業,指出顧客要達一定規模,才能令農夫得到合理收入,支撑本地農業,故他們舉辦農場參觀等活動,讓顧客知道自己買了甚麼,和農夫交流、了解農夫理念。
用魚菜共生生態循環技術和LED光波種植的綠芝園,在本地水耕菜行業中較有規模。疫下港人多了回家吃飯,超市生意大增,兩間中高級超市是綠芝園合作夥伴之一,近月每月銷量上升一至兩成。
綠芝園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譚嗣籇透露,相關超市因位於抗議示威的熱門區域,生意受打擊,但隨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港人多了買餸回家煮,超市生意轉好,標榜無污染的綠芝園產品,銷情水漲船高。
為健康品質 客人願多付
綠芝園去年起多做B2C,已在3個地方設立自助購買機(見附表),3月底將推出購買App,合作的超市亦會多一間。綠芝園的主要出品是沙律菜、香草和番茄仔,譚說,因應外間反應和需求,已在研發受歡迎的中國菜,透露菜心苗和小棠菜會最先面世,200克一包30元,記者近日到超市,見有機菜心和小棠菜一包300克售29.9元。
近期菜價回落,但他不擔心消費者對港菜的熱情短暫,因其客人願意為健康和品質多付一點錢。
希望今次疫情令大家注意本地生產、本地品牌,不要太倚賴入口,多留意食品安全。
綠芝園不久前將擬用來擴充的廠房撥回科技園,配合設立口罩生產綫,譚嗣籇說在當前情況義不容辭,而且現有產量仍未用盡。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付費閱讀),內文經編輯修改。
撰文 : 張少貞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