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抗疫】港大醫科生夥NGO落區派口罩 向劏房戶少數族裔授防疫貼士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3/04 18:2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08

分享:

分享:

港大醫科生夥同NGO組成義工隊,落區探訪劏房竹及無家者,為弱勢社群防疫提供支援。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香港市民人心惶惶,除了怕被傳染,也日夜為防疫物資憂心。雖然近日消毒搓手液、漂白水等供應量逐漸回升,但口罩依然短缺,即使有得賣,價格分分鐘比正常價格貴幾倍。

面對大量基層、劏房戶對物資的迫切需求,社區內的少數族裔又未必全面掌握防疫資訊,NGO 醫護行者聯同自發組織「民間防疫小隊」,為弱勢社群提供支援。

【防疫電子書】免費下載TOPick《新冠肺炎兒童防疫指南》電子書

Sushila(左)、Emily(中)及Karen(右)一同為社區防疫努力。(陳智良攝)

醫護行者為社區提供一站式醫療健康支援服務,包括物理治療、社區藥房、外展健康站等,副中心經理(健康服務運作)、註冊護士廖健恩(Emily)指,因應新冠肺炎來襲,組織於1月開始積極籌備支援工作,如疫症資訊整合、物資收集等。

而由港大在學醫科生、畢業生兼前線醫護組成的「民間防疫小隊」,部分成員曾於醫護行者做義工,因而促成了合作。醫護行者主力與社福機構合作,聯絡有需要的基層家庭,民間防疫小隊則提供人手、資源,兩個組織「拍住上」。

年初四出動 4000口罩7日派光

「民間防疫小隊」義工Karen為港大醫科生,早在1月中意識到口罩開始短缺,便聯同其他同學組成10人團隊,既嘗試網上訂購,又託外地朋友幫忙採購,幸運地於新年間送到香港,總數大約4000個。「團隊日以繼夜在網上找供應商,我們想與NGO合作,把採購到的物資分配給有需要的人。」

大年初四起,小隊加入醫護行者的社區支援工作,將物資分發予基層家庭、劏房戶、清潔工及少數族裔,同時教他們正確的防疫衛生貼士。

醫護行者十分關注前線清潔工,曾派口罩給他們。Emily指疫情已持續個多月,未來除了關注疫情發展,也會留意基層的精神壓力,或因疫情而帶來的生計問題。(被訪者提供)

當時情況十分嚴峻,不少基層家庭完全買不到口罩,平均一個2至3人共住的家庭,口罩存貨量只得3日。Emily補充:

有獨居人士、長期病患者無人照顧,也有任職保安、清潔、物流或服務業人士,必須出門工作,但沒有口罩。

他們好想知哪裏能買些負擔得起的口罩,也反問我們會否售賣,因為去所有藥房都找不到口罩;變相出現好多重用口罩的情況,如洗乾淨再用、一個用4、5日等。

一星期約探訪3至4次,以持續了解基層、劏房戶及少數族裔的情況。(被訪者提供)

【抗疫英雄】未成家無負擔自願入Dirty Team 90後女醫生:可讓有BB的同事不需要加入

蒸、曬、洗後晾乾都是常見謬誤,口罩愈用愈薄。「有些長者的日用品逐漸短缺,不能外出,又沒有資源,之前可能有社工上門的服務,但因疫情而暫停了。」Karen補充。

4000個口罩一星期內已派光,每次派10至20個,長期也不能應付他們的生活,故除了發物資以外,Emily和Karen亦相當着重防疫教學,好讓基層了解勤洗手、做足衛生的重要性,進一步減低感染風險。

為少數族裔解決語言障礙

另外,不少居港的少數族裔家庭因為語言不通,因而未能全面掌握疫情資料。衛生資訊、方法無從得知,也不擅於互聯網上尋找資訊,故愈來愈憂心。醫護行者關顧他們的需要,製作多種語言版本的防疫資訊,也會找少數族裔義工做翻譯。

醫護行者的防疫資訊有分多種語言,如尼泊爾語、烏都語,讓少數族裔能在自己的社群中傳閱。(陳智良攝)

他們不太熟悉病症的傳播途徑,也對社會安排感到混亂,如上學、交通等;父母的擔心更強。因不清楚怎樣能確保子女的安全,也不知道應如何教育他們。

不只疫症知識,生活貼士如:在外別「捽眼捽鼻」,避免觸碰扶手、欄杆,酒精搓手液怎樣用等,他們都會教。

少數族裔Sushila是醫護行者的義工,主要做翻譯。她指少數族裔多參考家鄉政府的網頁,以了解疫症,或透過社交媒體得知香港現況。Karen補充,其實少數族裔所面對的問題、誤解與香港人類似,惟因語言不通,能獲得的資訊也沒香港人那麼全面,故通常會靠分享後的問答環節,一一解答他們的疑問,也會釐清謬誤、增進認知。

Sushila會與少數族裔解釋病毒來源、病徵,及家居衛生、戴口罩的正確方法。(陳智良攝)

曾探望無家者 肩負行醫的使命感

「民間防疫小隊」曾探訪無家者,Karen發現他們大多認為因沒社交接觸,就不用帶口罩,但忽略了街上或有大量病毒、飛沫存在,相當危險。「我們可能覺得,一出門口就要戴口罩,但對他們來說,他們一直都在外面。其實會建議他們連睡覺時都要戴口罩,但又基於經濟問題,他們根本無法負擔買口罩、梘液的錢。」

或因為現時經濟轉差,失業率上升,街上甚至多了新的無家者。除了難以負擔清潔用品,就連平時會去洗澡和消遣的體育館、圖書館也因疫情而關閉,生活困擾變得愈來愈多。

他們的床鋪、家當都不會恆常清潔,其實又是另一個病毒滋生的來源。我們會嘗試多做點,找酒精搓手液給他們,起碼可以清潔雙手。

Karen指,「民間防疫小隊」打算恆常探望這些無家者,以確保他們一直有消毒衛生用品。(被訪者提供)

在學期間曾到醫院實習,Karen以前覺得做好份工就夠,現在發現行醫的使命相當重要。「這幾年不斷吸收知識、裝備自己,但今次發現到,原來另一個行醫的重點,是要思考如何將你具備的知識,傳遞給有需要的人。要好好傳達訊息,先要了解群體,用簡單的方式講,他們才會覺得關自己事,才肯聽,這些都是我們以前未必注重的。」

不論身分,只要具備專業知識,就會幫人:「教授有跟我們出去探訪,原來去到他的地位,仍會親力親為地善用自己的知識,帶到社區。這令我們醫科生思考,未來怎樣在工作之外,做得更多,回饋社區。」

記者:吳霆俊

【新型冠狀病毒2020防疫手冊】電子書:http://bit.ly/2SqFBFt

【驅寒防流感手冊】電子書:http://bit.ly/39hyyGa

【抗濕疹百科大全】電子書:http://bit.ly/387VA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