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證先鋒IV】真實法醫人類學家為骨頭尋身份 屍骨代言人:為亡者發聲
發布時間: 2020/03/09 18:28
最後更新: 2020/03/09 18:29
無綫劇集《法證先鋒IV》熱播中,再度翻起觀眾對法醫的好奇心。曾推出書籍《屍骨的餘音》的作者李衍蒨(Winsome)是本港極少數的法醫人類學家,這份工作又被稱為「屍骨代言人」,Winsome跟《法證》中李施嬅同樣以專業為屍骨發聲,透過骨頭令逝者的故事公諸於世。
劇集《法證先鋒》系列已經來到第四輯,每次播出總會勾起觀眾對於法醫科、法證部的好奇心。TOPick曾經訪問一位香港的年輕女法醫人類學家,1989年出生的李衍蒨(Winsome),修讀法醫人類學及鑑證科學研究碩士畢業,她曾推出一系列以屍體的故事為題的著作《屍骨的餘音》,亦曾於世界各地做過法醫學相關的工作。
【法證先鋒IV】首位華人齒科法醫演足4輯《法證》 曾參與嘉利大廈等大案鑑證工作
協助戰爭罪案及大型傷亡事件調查
法醫人類學(Forensic Anthropology)屬應用人類學,概括來說是專門為大體(屍骨、骸骨、人體殘骸等)找正確身份或辨認(positive identification)為首要任務。法醫人類學家會應用體質人類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及其他科學知識用到法律層面上。透過骨頭,掌握主人生前的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身高和種族。
這種判斷屍骨的方式,尤其可善用於某些大災難的屍首之中,細閱每副骨頭的特徵,能成為身份鑒定等的鐵證。不少人會問法醫人類學家,跟法醫科專科醫生有何分別,Winsome以處理災難來解釋。比如,於空難現場,法醫人類學家較法醫更易追尋死者身份。
她解釋:「兩者最大的分別,是法醫人類學家會經常協助戰爭罪案及大型傷亡事件的調查工作,是一個充满人道主義色彩的專業。」
法醫主要針對有軟組織例如肉、器官等的屍體;然而,空難的屍首多經歷了爆炸、火燒,甚至被炸得骨肉分離,骨頭能抵受更高溫度,尤其是牙齒,火燒後依然存在,法醫人類學家的工作,便是透過骨頭的碎片來追尋死者身份。
自2015年起,Winsome每年也到波蘭華沙大學進行生物考古學的研究,也曾到塞浦路斯做相關的工作,近年開始在東帝汶替當地警方作法醫人類學的顧問。她千里迢迢跑到世界的另一端,為素未謀面的人尋找屍骨,堅毅背後的動力,源自家庭的重要性。
Winsome受訪時稱:「或許香港人難以想像這些國家受影響家庭的傷痛,可是牽涉家人,基本上每個人也有家人的,家庭中有人失蹤了,是整個家苦難的開始。」
曾形容自己的工作是「與亡魂溝通的科學本領」,她憑藉這個信念,四出為被埋沒在地下的骨頭有重見天日的一天,甚至尋回身分。
她表示:「有些人死得不明不白,有的甚至客死異鄉,但願我的知識技能,能幫逝者尋回身份。」
Winsome 表示,她曾看過一套紀錄片,講及本港錦田逢吉鄉鄧家的抗英烈士義塚,現時仍然埋藏著當年抗英烈士的骸骨,骨頭多年來一直留在那兒,沒有人認領。
Winsome亦提到,修讀法醫人類學需要前往美國、英國或澳洲,雖然本港沒有法醫人類學的學位課程,但她建議可先修讀任何跟人體有關的學科如護士、物理治療等,繼而再去進修人類學;人類學分有多個範疇,本港只有文化人類學,但對此也有幫助。
修畢人類學的碩士課程後,如對法醫人類學有興趣,可到外國選擇體質人類學,或直接選修法醫人類學。
李衍蒨去年亦推出《屍骨的餘音3》,繼首兩本談及法醫人類學工作的專業範疇,涉及法醫人類學與醫學、法醫學、歷史、社會學關係,今次繼續研究骨頭,透過屍骨為逝者發聲,也談及病理學(即在骸骨上發現幾千年前已有的疾病)等專門性的探討。
更多《法證先鋒IV》報道請睇:http://bit.ly/2x49hBh
責任編輯:王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