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淘大居民自發組織鄰舍互助防疫 關注組:盼街坊同心抗疫達致社區零感染

健康資訊 18:36 2020/03/11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來襲,曾經歷沙士慘痛一役的幾位淘大居民,自發組織發起收派物資、渠務檢查等活動,提倡鄰舍互助、居民自救,望能做到「淘大零感染」。

2003年沙士,是香港人難忘的一疫,淘大花園、E座、U型渠等關鍵字,也烙印在不少人的腦海中。17年過去,新冠肺炎來襲,全城人心惶惶之際,幾位淘大居民以「淘大關注組」身分發起收派物資、渠務檢查等活動,提倡鄰舍互助、居民自救,望能做到「淘大零感染」。

(左起:KC、Jonathan、Sammi、William、Bel)關注組的成立源於去年9月,淘大商場發生警民衝突,成員們留意到商場的保安漏洞,擔心淘大安全問題而聚在一起。(梁偉榮攝)

關注組的核心成員為KC、Sammi和Bel,各人都有正職,但仍想多走一步,為自己的社區付出。KC正是淘大E座的住戶,03年時20歲,不幸於高考前感染沙士。經歷過最恐慌、最難受的時期,他指當時大家的防疫意識不足,戴口罩、用酒精搓手液的習慣不普及,病症資訊也不多。直至淘大爆發、開始有死亡個案,大家才開始意識嚴重性。

幸運地捱過疫症,從前的經歷使他不敢怠慢。時至今日新疫情爆發,他已變成新手爸爸,警覺性也就更高。「03年開始,我媽長期會放枝漂白消毒水在家,我們的(防疫)標準會高好多,而且期望管理處會做多好多。」

但他補充,防疫絕不能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要全部人都做好,才可達致社區防疫。

當你行過、入電梯都有機會受感染時,關注組的角色就好比一道橋樑,留意社區需要甚麼物資、與管理處協調其支援工作。

只要每人都出一分力,力量就會好大,只集中於個人並沒有用,社區爆發是社區的事,只要有一單,你都會怕。

關注組先後派過3次物資,亦曾自資購買酒精搓手液予居民。(梁偉榮攝)

派物資也查渠 望集腋成裘

相比起03年,淘大居民的防疫意識已大大提升。現時走在區內,約9成9的人都有戴口罩。但警覺性以外,正確的衛生意識、如何檢查U型渠、物資分發等,都是迫切的議題。

關注組早在1月中已籌備防疫工作,先成為收集物資、配對分發的平台。號召了不消兩三日,已接獲許多業主捐贈,有口罩、搓手液、濕紙巾等,亦與餐廳及商戶合作,做活動宣傳、物資紀錄和存放,望集腋成裘。

不像其他大機構,關注組派發的數量約數百包,KC指不為光環,只渴望資源能集中於有需要的人士、做到妥善配給。主要對象為長者、長期病患及醫護,有需要者會獲贈較高規格的口罩。Sammi補充:

希望我地能以中介、信差的形式,發揮鄰舍互助的精神,使居民安心些。

現時更有個居民Whatsapp群組,會互通正確衛生資訊,或防疫物資發售的消息。若有人需要但未能購買,有空的街坊就會幫手。

關注組先後派過3次物資,亦曾自資購買酒精搓手液予居民。(梁偉榮攝)

除此之外,當長康邨出現集體感染後,淘大花園的U型渠設計亦令居民擔憂。關注組充當協調角色,發起「渠務運動」:鼓勵居民多為樓上樓下、鄰居留意渠務狀況,若有異樣,便為他們聯絡管理處。

我們發現原來因應設計,鄰舍才能為對方拍下最清晰的渠況照片。故發起運動,鼓勵鄰舍互助和溝通,從而了解是否安全,令大家都安心

要注意條渠,有問題就更正,起碼有防護意識。

走入制度 推動社區監察

社區防疫不能單靠居民互助,管理處的支援亦相當重要。惟他們發現,原來業主、居民想組織活動、為防疫措施提供意見,許多時均不獲採納。為了解決制度、硬件及配套支援上的問題,KC與其他成員決定選業委,走入制度,望能做到倡議、監察的崗位,捍衛居民權益。

他們爭取加放消毒地氈,定期檢查空氣消毒機的運作,也要求加強消息傳達的速度和透明度。「因為不想有第一個確診案,所以才要做防禦措施,要不斷推動、溝通。管理處的角色更重要,因為他們守住我們的門口。」

曾見過有中年男士行經淘大,但沒戴口罩、隨地吐痰,Sammi便上前提醒。她指因彼此是鄰舍,這是大家的社區,故有責任互相提醒。(梁偉榮攝)

有人問做這麼多,是否為選區議員鋪路,他們說:「我們只想幫社區做正確的事。」他們只是先導者,最希望推動到街坊一起做監察:

每人都踏出一步,平時你或不會理會走廊清潔,現在留意多點,或望望條渠,有異樣的話再通報,只要做足這些,再加上自己的部分,應該就可以了。

不能只單靠幾個人去監察一個屋苑,要靠自己,既然政府機關做得慢,我們就要自救。或許只做漏件事,下一步就會受苦。

望各界脫下標籤

外界指沙士是淘大居民的痛,形容為一種不可提起的創傷。KC及Sammi指居民的確怕提起,其中一個原因為不適當的標籤,引起愁緒和恐懼。「青衣長康邨、鑽石公主號有武漢肺炎患者,大家會立即用『淘大2.0』的字眼,其實爆發模式根本不同,但還是喚起了其他人的印象,也往錯誤的方向想。入咗我哋數,其實淘大現在根本沒事。」

身為媽媽的韓小姐(左)育有一女,她指小孩防疫物資不足,即使能在藥房找到,價格也偏貴,故難免也會擔心。(梁偉榮攝)

03年的歷史是一份經驗,好讓淘大居民知道有更好的方法,或應循甚麼途徑做好防疫,成員們均指抗疫需保持理性。非個人主義,而是以社區為先。

警覺性提高,跟驚慌是兩回事。我們集中於凝聚社區、同心抗疫,發揮更多鄰舍關係。做好個人防護,有資源的人幫助無資源的街坊。

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淘大零感染,這就足夠了。

記者:吳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