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安心】將軍澳街市買豬肉驚現肉瘤 食安中心:腫瘤可致豬肉內藏白色液體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3/18 13:4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06

分享:

分享:

有市民近日分享,在將軍澳厚德商場街市買豬肉,發現肉上有類似肉瘤的物體。

有市民近日在網上分享,在將軍澳厚德商場街市買豬肉,回家處理時,發現豬肉上有類似肉瘤的物體,事後已把豬肉退回肉檔,獲退回150元。以往亦屢有市民在豬肉中發現灰白色異物,食安中心表示,豬肉內藏白色液體成因眾多,有機會是膿腫引起,建議切去和不要食用受影響部位。

【食用安全】蒸魚後魚骨變藍色 網民:小心可能有毒【內附專家解說】

食物安全中心曾在Facebook解釋,豬肉內藏白色液體有多種原因,例如膿腫、又或在注射或疫苗接種後,都可能令豬肉內藏白色液體。確切成因,需組織病理學進一步檢查,但為審慎起見,食安中心建議市民切去受影響的部位,不要食用。

食安中心又提醒市民,烹調豬肉的溫度最少需達攝氏75度,必須徹底煮熟方可食用。另中心補充,本港有既定機制確保豬肉安全,進入屠房的豬隻都要進行宰前檢驗,而宰後豬隻的屠體和内臟亦需經檢驗,合格才可供人食用。至於外地輸入的冷凍或冰鮮豬肉,一定要附有衞生證明才會獲批進口,進入本港後亦須要經過檢驗。

【血型啟示】研究指O型血感染新冠肺炎風險較低 「這血型」較易中招

對於豬肉內藏白色液體的現象,香港生豬肉食業職工會理事長陳展明,亦曾受訪指出,情況普遍,並非豬肉含膿,而是打針的殘餘物:

豬肉營養不足,就會被打維他命、蛋白質、胺基酸針,一旦豬隻未完全吸收注射的藥物,就會形成類似含膿的情況。

他又稱,豬隻一般打針部位如頸、背脊,較常出現類似狀況,雖然白色液體並非有害物質,但一般不會食用。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