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病發首周體內病毒含量達高峰 袁國勇:容易迅速擴散造成社區傳播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3/24 19:12

最後更新: 2020/03/24 20:20

分享:

分享: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多名專家於醫學期刊《刺針》發表文章,指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仍未有病徵或病徵輕微時,體內病毒含量已達到最高峰。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多名專家於醫學期刊《刺針》發表文章,指新冠肺炎患者在發病首周,病徵輕微時,體內病毒含量已達到最高峰,因此容易迅速擴散造成社區傳播,建議對高危人士嚴格採取感染控制措施,並於治療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

【新冠肺炎】衞生署至今發出408封警告信 張竹君強調違反檢疫令是嚴厲罪行

研究團隊在1月22日至2月12日追蹤本港醫院內的23名確診者,年齡介乎37至75歲。團隊發現,患者深喉唾液樣本中的病毒水平,於發病後一星期內達到高峰,而高齡者的病毒水平亦較其他人為高。他們由發病到送院,中間平均相隔4日,最多出現的病徵是發燒,其次為咳嗽、發冷及呼吸困難。

【新冠肺炎】衞生署確診醫生未知感染源頭 張竹君:進食時除口罩、面罩或增加感染風險

團隊又指,在大多數呼吸道感染的研究,都會抽取患者的鼻咽樣本或拭抹患者的喉嚨,但抽取過程會引起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引致霧化,危害醫務人員,而且抽取行為屬入侵性,會引起患者不適甚至出血。故團隊選擇由患者自行收集深喉唾液樣本,以減少風險。

團隊認為,患者體內於發病時已有大量病毒,能夠解釋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為何病毒容易在家庭、工作、宗教或聚餐群組中爆發;此外,團隊發現患者在發病10日後,體內抗體水平才明顯上升,認為醫療界應一併考慮體內病毒水平及抗體水平以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在康復期內才為患者檢驗抗體水平,並建議加強早期的感染控制,以及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新冠肺炎】香港疫情惡化得很快 何栢良:3月由海外返港必須自我社交戒嚴防播毒

責任編輯:徐紹軒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