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號癌症殺手】常吃醃製食品增患胃癌風險 病徵不明顯大多病人確診已達3期
發布時間: 2021/08/25 16:37
最後更新: 2022/08/24 13:47
都市人因為飲食不定時、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而導致腸胃不適的情況十分常見,嚴重者甚至因此患上胃癌,而年過50歲人士的患病風險亦會有所增加。據醫管局最新資料顯示,胃癌是全港癌症的第6號殺手,2017年共有682人死於胃癌,佔整體死亡數目的4.8%。
六大因素增患胃癌風險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顯示,胃癌的成因至今雖未明確,但有以下因素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 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進食鹽醃食物
- 進食加工肉製品
- 過重或肥胖
- 吸煙
- 飲酒
當中,註冊營養師張雅媛(Tunice)早前受訪時指,加工肉類在醃製和煙熏等製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全因醃製肉類時所用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腸道內可被細菌轉化為N-亞硝基化合物,成分可以致癌。而高鹽份亦會損害胃壁令細胞病變,長遠可演變成胃癌。
同場加映:兒童酒精入眼致角膜受損 醫生拆解3類常見兒童眼睛創傷
酒精方面,長期攝取酒精可破壞胃壁黏膜細胞的DNA,令其產生惡性病變。而部分酒精飲品也有機會在發酵及製作過程中加入致癌污染物,如亞硝胺、石棉纖維、苯酚及碳氫化合物等。此外,她又提到如果紅肉經超過攝氏200度或以上烹煮時,便會產生一些已知或懷疑致癌的物質,如雜環胺及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再加上高溫烹調如油炸或燒烤,會增加身體自由基,破壞身體組織,大大增加患癌風險。
胃癌初期症狀易被忽略
至於胃癌常見症狀,本港衞生署資料則列出以下七大症狀:
- 消化不良
- 上腹疼痛
- 噁心
- 嘔吐出混有血液的嘔吐物
- 食慾不振
- 體重下降
- 身體疲倦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接受訪問時指,胃癌主要分4期。但由於胃癌的初期病徵容易被誤會成消化不良而經常被患者忽略,所以大多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已達3期或以上,部分更已經擴散,如腹膜、肝或肺等位置。因此曾醫生提醒,如果病徵突然出現,並持續約1個月,就要有所警覺,因為腫瘤愈大,病徵就愈多。但如果病徵僅出現一星期就自然消退,則毋須擔心。
曾醫生又指,胃癌發展到中後期會影響到區域淋巴核,5年存活率約3成,過半機會會復發;有病人需將整個胃部切除,術後無法如常進食一日三餐,或出現消化不良、肚瀉等情況。第4期病人普遍不會以手術處理,多用藥物控制病情。他們的5年存活率只有2至3%,一般1年內已離世,發病年齡中位數為70歲。如病人身體狀況理想,可接受藥物治療。惟好多病人的身體狀況,未必適宜做任何積極治療,故會因應情況做紓緩治療。
最新影片:193專訪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