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變數打亂DSE生出國計劃 學障考生樂觀迎戰:今天更希望留在本地讀大學
發布時間: 2020/04/24 16:3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02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學文憑試(DSE)筆試一再延期開考,文憑試考生不斷承受巨大壓力。考生Lukas Chan是學障同學,早計劃赴英國讀書,現在考慮到當地疫情而改變升學策略,決定把握當下,補修中文和通識,嘗試爭取好成績望在本地升讀大學。
就讀元朗區中文中學的Lukas自小因學障,自幼對中文科感到最困難,也因害怕中文,選擇去英國升學,並已被當地5間大學有條件取錄,學校排名介乎前10至前30,只待提交DSE成績。
他謂一向對英文最有信心,看英文文字題,比中文快10倍。因英國只須呈報兩科主科加1科選修,他最有信心的企會財科目預期可拿到5,其它主科英文和數學分別有5及4便足夠,故中文科結果最終不會影響他出國升學。
但因現在有太多未知數,包括英國疫情也讓家人擔心,加上考期愈拖愈久,不確定會否影響申請英國學校,唯有繼續樂觀及努力。談到溫習情況,他現在會去兩間補習社,日常時間保持自律去溫習,並樂觀去想:現在多了時間補救本已放棄的中文。
「現在真的很忐忑不安,DSE一再延期,更取消了語文科口試,我本寄望以口試部分拉分,現在有可能拖低中文科20%分數,故有點灰心!」
他謂內心也很矛盾,希望DSE不要再延期,但同時擔心受感染,所以心情愈來愈複雜。
其實我性格很宅,可以長期不出街,只要家中有電腦和樂器,我反而適應一直在家溫習。
回想媽媽過去打氣的說話是:捱埋這2年;到今天她會改說:捱埋這2個月!DSE這個試對我們重要,期望這天快些到來。
暫時擱置出國 保持平常心溫習
Lukas 談到前路安排,他謂會兩手準備,現在把握時間溫回中文和通識,望爭取較好的成績、考入本地大學;若成績不理想,才再考慮出國讀,而大前提是他不想重讀。
當下目標是考好DSE,證明自己努力過;最後真的要看成績才決定,留在香港或出國,兩個方案各有優缺點。
表面開朗愛笑的Lukas,離開人群後便喜歡沉思,他謂自己有雙面性格,幸好自小學音樂,可以寄託心情,並讓他捱過最艱難的中學歲月。
學習事倍功半 曾控訴世界
他坦言自小因成績低落,除英文科外全部不合格,非常低沉,常感怎樣努力成績仍不如人,故曾控訴「這世界為何老要得罪我!」直至中四中五心態開始轉向,拼命讀書,後來只有中文不合格。
我需要用別人兩三倍以上努力,才見到一點成績,一直對讀書很氣餒,初中階段我在抑鬱邊緣徘徊,但因不想父母擔心,選擇隱藏傷心,及收埋自己。
他認為香港教育環境以分數定輸贏,令學障生很難找到自我定位,會容易鑽牛角尖。
我花了很長時間,學會不再聚焦在自己的不足上,多欣賞自己。中三後我開始不想繼續頹下去,便全力以赴,加上學校老師鼓勵,成績慢慢起色,心情也走出陰霾,現在會更多的接受自己,會鼓勵自己:障礙是可以克服,事在人為。
聚焦自己強項 用音樂過度困難
Lukas小三學鋼琴,小五學陶笛,今天是陶笛樂團支柱,他自言陶笛難學,需要運用丹田出氣,講究身體要平衡和放鬆,是一種修煉,當練習高難度的曲,需要吹奏者快速變換手指,練習合奏時需要高度專注。
吹笛令我放鬆,並抒發我內心最複雜、很多難以用說話表達的情緒。
每一支笛是人手製造,大家用同一款笛吹一首歌,因笛的特質不同,故人人拿同一款笛吹同一首歌,竟會有不同效果,這是這樂器最奇妙的地方。
Lukas家住元朗,卻習慣每周花2小時到樂團排練,笑謂因返樂團可以見到朋友,開心聊天,是他人生最開心的時光,現在他也嘗試探索其它樂器,例如學結他。
撰文︰胡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