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丹拿新塔樓設計 以人為本打造新派建築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4/25 00:01

分享:

分享:

巴馬丹拿董事張家偉希望透過自己的新塔樓設計,鼓勵入行的新血設計出更多具特色的建築。(曾耀輝攝)

近年建築業界興起「新塔樓設計」,簡而言之就是在建築設計中融入「人性化」、「地區獨特性」和「可持續性」等元素,令高樓為環境和社區作出正面貢獻。

著名建築事務所巴馬丹拿的董事張家偉,運用「新塔樓設計」概念完成了「波鞋街」住宅重建項目「SKYPARK」,和北角甲級商廈K11 ATELIER King's Road,更奪得14個建築獎項。他希望兩個「新塔樓設計」項目成功,可告訴新入行建築師,就算在香港如此狹窄的城市,本地建築設計亦有一片天。

「新塔樓設計」的正式出現或要回溯至2018年的「第十六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當年邀請中、港、台和海外合共94位建築師設計111座塔樓,藉此探討怎在港建新型塔樓。

張家偉是94位建築師的其中一人,在他的理論中,新塔樓設計應融合「人性化」、「地區獨特性」和「可持續性」3大元素,而他的理論亦可見於「SKYPARK」和「K11 ATELIER King's Road」兩個項目中。

天台「公用客廳」 美景共享

所謂「人性化」,張家偉認為建築要以人為本。他說SKYPARK是一個包含住宅和零售的重建項目,發展商傾向以細單位為主,提供439伙,約90%為開放式或1房單位。

項目在空間和景觀上極具挑戰,四周被舊樓包圍,注定低層單位的景觀有限制,「後來我發現,就算在旺角,只要到天台高層,景色和空氣質素亦會豁然開朗。」張家偉便與承建商商量,放棄高層興建特色大單位的機會,將天台位置打造成一個「公用客廳」般的共享花園空間,令高層美景不再由大單位住戶專有。

SKYPARK的頂層以共享空間取代特色單位,令低層住戶亦可享高層景色。(資料圖片)

棄全覆蓋 保留街道購物體驗

地區獨特性方面,張家偉認為,塔樓無論坐落在哪裏,它都不應是一個「外星生物」,要和周邊的環境配合,融合附近街道的特色、經濟活動和功能。坐落於波鞋街的SKYPARK,張希望保留附近「街道購物」的體驗,所以平台層的商場棄用常見的「全覆蓋」式設計,反而用「退後」的建築概念,帶來更多通風和空間感。商場亦棄用門戶去區隔室內和室外,令街道感更重。

而可持續性方面,建築物的綠化亦是重點之一。張家偉以K11 ATELIER King's Road項目為例,外牆與傳統純垂直玻璃幕牆不同,切割出凹凸不平的「箱子」,表面面積有所增加,建築師亦有更多空間作綠化。

張家偉設計 2項目已奪14獎

張家偉採用了「綠化天幕」、太陽能板等環保設施,令項目成為全球首幢獲WELL鉑金級預認證的項目。至今2個項目已獲得14個獎項,張家偉的「新塔樓設計」概念成功,但比起獎項,他更希望鼓勵新入行建築師,「我希望透過SKYPARK項目的成功,讓新入行的朋友明白,就算在香港如此狹窄的空間做建築師,本地的建築設計亦有發揮空間,只要堅持做到最好,一定有機會設計出獨特的建築項目。」

作者:陳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