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使命】繼承家族即棄環保餐具生意 港爸15年堅持本土推廣:環保只差每人的一小步
發布時間: 2020/05/18 13:4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5:35
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選擇買外賣回家,避免在外出餐。但在這種情況下,即棄膠餐具用量就大大增加。其實即棄餐具亦非只得膠製品可選,環保物料同樣做得到,而且功效相若。
延續父業 環保是份使命
韓瑞源(Rik)子承父業,踏入環保行業約15年,延續Purearth的生意。20年前,家人看到環保餐具的可能性,於是決意發展,豈料困難一關關湧現。
膠製產品的廣泛性、方便度、製作技術都相當純熟,反觀剛起步的環保餐具,不論在工序、成本、產品功效,抑或大眾認知上,可謂根本追不上膠製品。
Rik現時育有兩子,他說雖然辛苦,但自覺做環保行業有份使命感。
做環保產業,你覺得是件好事,是否就應該繼續做落去?愈做愈覺得有份責任,社會又需要,所以要堅持。
製作工序繁複費時
餐具用植物纖維,如竹纖維或蔗渣,因為物料環保,故即棄也不會污染環境。「初發展時,因產品是全新,故質素好參差,應用上出現好多問題。如防水、防油功能不足,價錢又貴,形狀和尺寸本身亦受用料所限,成品不能太直或太深,否則會難脫模。」
膠製餐具只需一部機器、一套模具,然後熱熔膠、印模,一個製作循環約10多秒。環保餐具則先要打漿,再加食用防水防油劑,再成形、抽走水份,最後熱壓定形,所有工序加起來要40多秒,費工夫得多。
餐具安全耐用 決心發展香港市場
即使工序繁複,但技術、機器已趨成熟,Purearth現時的環保餐具多達40種,如碗、飯盒、刀、叉、湯匙等,也具備不同尺寸,以應付客人需求。
產品質素隨年月增長,Rik指現時環保餐具的功能性,可達膠製的8成。惟因觸感、用料的差異,有人會質疑其功效。
做外國市場的話,產品會更加好用。因他們的食物醬汁、水份較少,而此環保餐具因不含膠,故遇水或油份時,時間久了會微微變軟,但不會穿、不會漏,我們已做了許多測試。
環保餐具保暖程度或不及膠製品佳,但膠製餐具若碰上高溫、膠未溶時也有機會釋出毒素。相反,竹、蔗渣纖維所製的環保餐具,可放入焗爐、微波爐,連隔水蒸都可以,耐熱度高達200度,比膠製更方便。
縱使外國的飲食方式、風氣較適合環保餐具生意發展,不少同行均此海外市場為目標,有些香港公司的產品只賣外國反而無。Rik說:
既然覺得產品好,又是香港公司,有甚麼理由不嘗試在香港發展?之前有段時間為了生存、出口外國,但覺得始終有一日都要回來香港,發展產品。
不想是香港人、香港公司,但產品反而香港冇得賣。不過,(生意)要一步一步慢慢行。
環保只差每人的一小步
即棄環保餐具現時的主要客源為餐廳,未來有計劃推出party set,讓一般市民於開派對、打邊爐時都用得到。
刀、叉、匙羹等產品,則由木、PLA(植物澱粉製成的聚乳酸)或CPLA(結晶性聚乳酸)製成,PLA產品較柔韌、受力程度較高,CPLA則較硬和脆,但切食物的能力跟膠刀無異。
Rik續指,環保餐具是否環保,視乎其用料和工序。有些人或將餐具染色,製作過程已造成污染。又或者在環保餐具內貼膠膜,以提升防水度,這些都令餐具難以分解。
他期望社會有政策提高用膠製品的成本,以及推行環保、回收的教育,傳達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一個月用一隻膠餐具,你可能覺得沒大問題。但每日用一隻的話,其實犧牲少許方便,或者也沒影響。我們是否可以犧牲多一點,去造就社會更大的價值?
記者:吳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