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痛症】手腳麻痺可能是頸椎錯位先兆 中醫教1分鐘自我檢查【內附方法】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0/05/19 11:59

分享:

分享:

中醫指,病人可自行按摩紓緩不適。(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不論男女老少都總有經歷過麻痺的難受,像有千萬支細針在身體不斷跳動,雖然總有痺完的一刻,但時間或長或短,過程間總令人心裡不安。

常見的腳麻多見於盤坐或卧地過久後,血流受阻,神經失養,發為麻痺。有不少病人心生困惑:我沒有盤坐或卧地,只是正常的行走、坐椅,為何仍然會出現腳麻,甚至手麻?其實最主要的關鍵,病在神經,而影響神經的主因,很大機會是脊椎。

脊椎主要由頸椎、胸椎、腰椎組成,屬中樞神經系統,椎骨間有神經出口,椎骨內有血管及脊髓,外受脊椎旁肌肉所保護。

當脊椎因日常生活上的行走、負重、震撞衝擊影響時,脊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錯縫。正常情況下,錯縫可因椎體、椎間盤、脊椎旁肌肉的協調而自行回復原位;但在異常情況下,例如衝擊過大、肌肉繃緊等,令脊椎自身的保護減弱,未能於出現錯縫後回復至原來位置。如此一來,錯縫的椎體將連帶影響神經、血管,最終導致身體出現手腳麻痺。

以手指麻痺為例,因不同原因令頸椎錯位,再視乎神經受壓情況決定出現麻痺的區域,若第五、六頸椎間神經出口受壓,身體可出現以單側或雙側的手掌及手指麻痺,麻痺區域由拇指至中指;若第六、七頸椎間神經出口受壓,手掌及手指的麻痺區域則見由中指至尾指。

檢查方法

壓痛點檢查:

以拇指按壓患者頸部,以檢查其肌肉緊張度及有否壓痛點,檢查時應注意頸動脈位置及應用力輕柔為主。如肌肉出現單側或雙側繃緊、壓痛點等,並於肌肉放鬆時麻痺減輕,或施壓於壓痛點時麻痺加重,則應考慮麻痺跟脊椎相關。

活動度檢查:

患者作出前屈、後伸、左右兩側傾斜、旋轉等活動,如活動時自覺不流暢,活動到障礙處時麻痺加重,則應考慮麻痺跟脊椎相關。

治療方法

可參考以下方法緩解/治療本病:

1. 推拿按摩
病人可自行按摩,針對頸部壓痛處施行以下手法

按壓:將另一拇指指尖或指腹放於痛點上,慢慢施力下按,壓到病人能承受的深度時,停留3~5秒,收力讓病人休息3~5秒,重覆幾次

彈撥:將另一拇指指尖放於痛點上,慢慢施力下按,指尖下壓時同時左右挪移尋找僵緊的肌肉,並以彈撥琴弦的方式挑彈肌肉

施行手法時應按患者承受程度調整力度。

2. 針灸

針灸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放鬆方法,主要副作用為針具刺破表皮時的瞬間輕微刺痛,可按病人及病人承受程度配合電針、紅外線暖燈等加強療效

3. 正骨復位

本治法應由註冊中醫師操作,以扳動關節的方法,將患者錯縫的椎關節以手法回到正位,俗稱「啪骨」。

4.熱敷

病人可選取熱毛巾、暖包、或各類溫熱保健器材針對頸部壓痛點外敷,外敷雖然操作上最為容易,但效果未及上述其他方法,只可作一時緩解之用。

何顯毅醫師專頁:Facebook Instagram

文章獲何顯毅醫師授權轉載。

TOPick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責任編輯:羅嘉欣

撰文 : 何顯毅 醫宗堂 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