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發現本港至少有5至7宗超級傳播 社交活動更易引起二代傳播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5/25 21:38

最後更新: 2020/05/26 10:02

分享:

分享:

酒吧樂隊群組累計共有106人受感染,佔本地個案總數的3成。(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今年初襲港,至今已有逾千人受感染,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分析揭,逾半確診患者涉及135個群組個案,估計本港至少發生5至7宗超級傳播,而8成本地確診個案或由2成患者傳播,且社交活動更較家庭或工作環境,更易引起二代傳播。

本港今年1月底錄得首宗新冠肺炎輸入個案,2星期後首錄得未知源頭的本地個案,隨後相繼爆發打邊爐家族、佛堂及酒吧樂隊群組。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領導公共衞生學院團隊,分析截至上月28日接獲的1038宗確診個案,當中有539宗涉及135個感染群組。

【新冠肺炎】何栢良提醒市民勿用「自私」氣閥口罩 全民戴罩下可取消限聚令

【新冠肺炎】袁國勇團隊製蝙蝠腸道類器官 證新冠病毒可感染人類腸道及呼吸道

撇除210宗海外輸入個案,餘下個案中亦只有245宗引發本地傳播,涉及53個傳播群組,又以酒吧樂隊群組規模最大,共有106人受感染,佔整體本港確診人數1成,亦屬本地感染個案逾3成。

團隊分析酒吧樂隊群組中,確診顧客最早於3月7日訪酒吧,4日後始有症狀,同時職員最早於3月10及11日發病,至約2周後才確診;以傳染間隔估計,患者或早於3月7日已受不明源頭感染,再傳播至酒吧樂手,繼而向顧客傳播。

團隊研究推算,群組出現多於一宗超級傳播事件,由73宗個案引發33人感染的二代、三代甚或第四代傳播;更估算本港至少有5至7宗超級傳播,80%本地傳播是源自約2成確診患者。

【新冠肺炎】袁國勇研究團隊以倉鼠作實驗 證佩戴外科口罩感染機率大減40至50個百分點

【新冠肺炎】港大倉鼠研究揭新冠病毒可空氣傳播 更令嗅覺神經元短暫受損

研究指,計算新冠病毒散布因數(dispersion factor, k)數值約為0.45,較沙士(0.16)及中東呼吸綜合症(0.26)為高,換言之患者於群組引發的二代傳播機會較低。

研究指,社交活動較家庭或工作環境更易引發二代傳播,認為應對酒吧、夜店及餐廳等高風險處所,實施關閉場地或社交距離政策等措施,以有效控制超級播毒情況。

研究成果待同行審核,已刊登於預印期刊Research Square。

立即下載hket App,掌握「全球疫情實時動態」、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http://bit.ly/2V94aIF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立即查看:http://bit.ly/2UJP4dx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bit.ly/3bebLM2

記者:陳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