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患指數由四月4.7%急升至五月10% 馬灣西貢市等4區達警戒水平逾20%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6/16 18:59

最後更新: 2020/06/16 20:09

分享:

分享:

食環署今日(16日)公布,5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由4月份的4.7%上升至10%,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略為普遍。(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食環署今日(16日)公布,5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由4月份的4.7%上升至10%,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略為普遍;而5月份白紋伊蚊密度指數則由4月份的1.2%升至1.4%,表示在發現有白紋伊蚊的誘蚊器中,白紋伊蚊成蚊的平均數量為1.4隻,顯示成蚊數量並不多。在57個監察地區中,4個地區的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20%的警戒水平,分別是馬灣(27.1%)、西貢市(21.3%)、荔景(21%)及沙田東(20.2%)。食環署已聯同相關部門立即在上述地區加強防蚊及滅蚊工作。食環署提醒市民,夏季炎熱多雨有利蚊子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市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患。
   
至於各主要口岸的每月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亦由4月份的0.4%上升至5月份的百分之2.3%,而每月密度指數則由4月份的1.1%上升至5月份的1.3%。

食環署十分關注蚊患情況,已在各相關地點進行防蚊及滅蚊工作,亦已在分區指數達警戒水平的四個地區啟動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與各相關部門及持份者協調防治蚊患工作。按照誘蚊器指數快速通報系統,各相關部門已於分區指數達到20%警戒水平的監察地區,個別通知區內自願參與快速通報系統的機構,請他們在處所的公用地方張貼特別設計的警示通告,提醒住戶和員工立即採取防治蚊患措施。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今年4月展開的全城防蚊及滅蚊行動的重點控蚊工作包括在民居附近一百米範圍內樹木茂盛的地點每星期使用霧化處理方法,殺滅成蚊;每星期進行巡查、清理積水、施放殺蟲劑及清除棄置的水載容器,防止蚊子滋生;以及進行除草工作,消除潛在蚊子棲息地方。食環署和相關政府部門在未來數月會在所管轄範圍持續進行上述防蚊及滅蚊工作,並加強公眾宣傳教育計劃。

食環署表示,誘蚊器指數作用與舊有的誘蚊產卵器指數類似,以顯示白紋伊蚊在監察地區分布的廣泛性,但由於新誘蚊器與以往的誘蚊產卵器在設計及運作上均有分別,因此誘蚊器指數並不適宜與舊有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作直接對比。至於新的密度指數則顯示在監察地區中,每個發現有白紋伊蚊的誘蚊器的平均成蚊數量,以量化白紋伊蚊的活躍程度。 

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分別顯示監察地區內伊蚊分布的廣泛程度和密度,而每月誘蚊器指數和每月密度指數分別以該月內所有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的總和來計算,反映白紋伊蚊在所有監察地區的整體情況。 

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分四級,反映不同程度的白紋伊蚊滋生情況。一級(指數低於5%)表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滋生情況並不普遍。二級(指數為5%或以上但低於20%)表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略為普遍。三級(指數為20%或以上但低於40%)表示監察地區內超過五分之一的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四級(指數為40%或以上)表示監察地區內接近一半的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