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為在港行醫與病人溝通學會廣東話 薛達:多謝病人肯跟我傾計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6/18 09:37

最後更新: 2020/06/18 14:51

分享:

分享:

薛達表示年輕時已對科學感興趣,習醫時盼可醫學、科研兩者結合,可以使用化驗室的同時,又可看症、透過化驗室設施直接幫病人。(湯炳強攝)

印度出生的港大微生物學專家薛達入讀港大醫科時,廣東話程度仍強差人意;直至進入病房面對病人,迫使「怕醜」的他立志靠多與朋友、病人溝通練習,現已可聽懂廣東話,就連病人同意書上的中文字亦看得明,更揚言下一步要學好普通話。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於印度出生,10多歲時才隨父來港,惟接受訪問期間卻可與記者以廣東話對答如流。薛達直言,初來港時完全不諳廣東話,曾與母親上廣東話班,惟「怕醜」未敢與本地人溝通,只留於外國人社區內生活,直至入讀港大醫科,廣東話程度仍是強差人意。

薛達自小已習慣隨父搬到印度不同地方居住,懂3、4種印度語言,自言亦對語言有興趣,不過仍大嘆廣東話音調多又複雜,「是全世界最難學的語言」;直至父母2007年遷走到印尼工作生活,「只餘下我自己一個,又要入病房」,才的起心肝學習。

他憶述,醫科三年級時要入內科病房向病人問病歷、做檢查,對本地同學與病人快問快答,感不知所措︰

我都未process到已跳到下一條問題,語言困難、醫學概念又複雜,兩事一齊來令我好lost,不知發生何事。

那時開始,他每日盡量講廣東話,與朋友相聚亦迫自己聽廣東話,「聽不懂8、9成,但要扮聽得明,別人笑亦跟着笑」,又走入病房主動與病人攀談,慶幸病人未獲嫌棄,亦耐心與他溝通,短短數月就已聽懂大部分廣東話。

要多謝病人,如果不是病人肯跟我傾計,不單學廣東話,連讀醫都讀不到,根本就做不到醫生。

時已至今十多年,問到薛達可已連中文字亦看懂,他稱中文報章內容當然看不懂,但病人同意書上的中文字已看得明,因現時間或需北上深圳港大醫院,更想學普通話,盼與當地病人溝通。

更多薛達專訪內容:

因袁國勇投身微生物學:https://bit.ly/3fzHaeb
視香港為家:https://bit.ly/30NRgnM
解構薑黃素抗疫謬誤:https://bit.ly/3edfzPS

立即下載hket App,掌握「全球疫情實時動態」、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http://bit.ly/2V94aIF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立即查看:http://bit.ly/2UJP4dx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bit.ly/3bebLM2

記者:陳正怡、郭家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