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少數族裔青年投身工作遇障礙 平機會:招聘廣告只用中文屬間接歧視

社會 17:13 2020/06/22

分享:

分享:

平機會早前委托浸大青年研究實踐中心的研究小組研究有關「香港少數族裔青年教育和就業途徑」。(馮漢柱攝)

香港是多元城市,居住著不少數族裔,惟平機會研究發現,少數族裔青年投身工作易遇障礙,影響他們求職的機會及公平性。平機會又指,招聘廣告只用中文屬於間接歧視同族種人士,提醒僱主注意。

平機會去年3月至今年3月以問卷調查、個人、小組訪談訪問536名少數族裔學生426名華裔學生及416名僱主。結果顯示,少數族裔學生的志向及自我效能、 家庭社會成本及朋輩支援,都比華裔高,團隊認為不理想的過渡結果,並非因為他們缺乏志向,而是與少數族裔青年的中文水平、 資訊和資源的充分性和文化定型等有關,影響過他們就業及升學。

在僱主方面,研究又發現77%僱主知悉《種族歧視條例》,沒有受訪僱主表示遇過族種歧視的個案,不過,36%僱主只會以中文刊出招聘廣告;大部份僱主認為少數族裔的中文讀寫能力較低,而中小企較大企業更傾向認為不聘用在本地受教育的的少數族裔人士是可以理解的。就勞工處和非政府組織提供的少數族裔就業服務,大部份僱主嘗試的意願偏低。

平機會亦引述僱主於訪談期間表示較少考慮聘用少數族裔,

因擔心公司的客戶會認為我聘用他們的目的是為少付一點工資、或僱用非法勞工。

平機會引述少數族裔求職時遇到的障礙。(馮漢柱攝)

浸大社會工作系講師陳炳坤解釋,大企業的人手或較中小企多,每個員工可仔細分工,於自己的專長上工作,其他同事可彌補少數族裔人士中文讀寫水平的不足,但若在中小企,則人手調動有限,

公司可能會希望員工自己咩都識,一腳踢。

他舉例指,僱主會希望少數族裔員工為公司寫中文網站,但該員工可能電腦技術上能勝任,中文能力卻不足,這導致僱主會有猶豫。

平機會指出,僱主若假設少數族裔人士中文能力弱而不聘用他們,屬於直接歧視,但「登招聘廣告只用中文,這是間接歧視」,多數人熟悉法例規定,令歧視的性質呈現得愈來愈隱晦,不會明刀明槍。

平機會政策、研究及培訓專責小組副召集人利哲宏建議,政府應加強少數族裔學生的就業實習計劃,讓學生未畢業前已可了解本地僱主對員工的工作能力需求,及讓雙方彼此了解;而學校亦應於少數族裔學生的生涯規劃方面作個別調整,讓他們盡早有明確目標為做到理想的工作而做好準備。

立即下載hket App,掌握「全球疫情實時動態」、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http://bit.ly/2V94aIF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立即查看:http://bit.ly/2UJP4dx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bit.ly/3bebLM2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