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醫生】從小患有哮喘立志當醫生救人 家庭醫生陳念德:救得一個得一個

醫生診症室 17:18 2020/06/24

分享:

分享:

家庭醫生陳念德,以作基層醫生為樂,並永不言退。

一般巿民如非急症,到診所求醫最先接觸多是家庭醫生。作為治療第一綫,他們雖非「舞刀弄搶」的大國手,卻是守護基層健康的重要人物。香港醫學會會董、家庭醫生陳念德,行醫34年,一直享受行醫樂趣。

陳念德醫生的腦海中,常有這個畫面:小時候他患有哮喘,常感氣促氣喘,每常病發,母親要揹着他衝到醫院求醫,聞氧氣、吊鹽水等才紓緩,她媽媽狼狽的情形,不時在記憶中浮現。眼見醫生的處方很快藥到病除,年紀輕輕的他感到神奇莫名,也覺得醫生工作能助人。

強化他當醫生的信念,是在新聞報道收看到越戰消息,爸爸對陳念德說:你想想有甚麼職業,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發生何事都可以幫到人?

爸爸沒有給我答案,對我而言卻是充滿啟發性,行醫想法慢慢在我心坎中萌芽。

憑着優異成績,陳念德考入了港大醫學院。

醫科畢業,同學到不同崗位,有做研究、有做臨床及專科、有去教書……他在想,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外科不適合我,我愛與人溝通、互動和接觸,於是朝着家庭醫生的方向進發,為基層醫療努力。結果沒有揀錯,做得開心又有滿足感。

他愛與人溝通、互動和接觸,作為家庭醫生為基層醫療努力,做得開心又有滿足感。(被訪者提供)

心細如塵  為病人負責

屈指一算,86年畢業,他行醫已34年。難忘事多不勝數,以下是其中兩樁:

其一,93歲的伯伯患有血壓高,幾個月來一次覆診、取藥,陳念德已看了他一、兩年。突然有天伯伯說,近日大便有血,他轉介他照大腸鏡,家人擔心如此高齡做檢測有無問題,陳念德極力游說。身體檢查結果除了患上早期大腸癌,心臟血管也栓塞了兩條,需即時做「通波仔」手術。

家人事後萬分感謝,表示若不是陳醫生提議,爸爸不是死於腸癌也會心臟病發。今時今日,仍見95歲的伯伯精神矍鑠來覆診,做醫生最大安慰莫過於此。

很多時以為老人家90多歲不要多搞甚麼治療,但作為醫生,最想救得一個得一個,為病人負責。

其二,陳念德曾受情緒病訓練,有時會看一些輕性精神病及情緒病病人。有天,有病人轉介友人看情緒病,這40多歲家庭主婦,幾年前丈夫有外遇,自此自暴自棄,辦理離婚手續期間認識了一位男朋友,帶着14、15歲女兒與他同住。豈料他的男友竟趁她不覺時侵犯女兒,頓時不知何去何從,因自己一直是家庭主婦,無收入無工作,新男友本是她的「救命水泡」,沒料到竟是另一夢魘。

陳念德打致電給認識處理家庭暴力的社工,跟進她的個案,機構安排地方暫時讓兩母女棲身。一、兩年後,這病人帶着女兒到診所,多謝他往日的幫忙。

貼地義工醫生

不少長者都認識陳念德,因為他平日有做義工為老友記服務。他加入香港醫學會後,與其他會董商議了一個共識,覺得醫生有個優勢,做他們擅長的事情——做義工辦慈善,着眼於巿民健康及其他社會服務,於是向香港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申請一筆款項,在柴灣興華邨開展連串計劃名為「社區健康醫學堂」。

4年後到葵青再做同一計劃,香港醫學會動員也理想,大家都希望對社會有貢獻。

把關顧社區的信念在醫學界發揚光大,要貼地和入屋。有部分人看醫生像高高在上,其實大家地位是平等的。

由醫生、醫學生、醫生子女及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義工組織探訪隊,到長者家中進行探訪。(被訪者提供)

新冠驚魂

陳念德早前曾成功轉介一名北角佛堂感染群組的患者到急症室。這是他的舊病人,只是有點不適及輕微發燒求醫,陳念德不經意問他平日多做甚麼?他說會到佛堂,他腦袋即時叮了一聲。再問原來是爆發新冠的福慧精舍佛堂,他心涼了一截,叫他馬上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測,結果證實呈陽性。

翌日早上,陳念德不斷收到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醫管局來電詢問詳情:病人狀況、他和姑娘們有無戴口罩、診所當時有幾年病人等等極之詳盡,由於他非緊密接觸者不用隔離,但也關了診所半天進行徹底消毒。

問他怕嗎?

打開門開診都不大擔心,機會是有的,惟有勤洗手。太太就比憂心,回家除口罩及眼鏡後,要馬上洗澡,不能穿着上班衣服便坐下吃晚飯。經過03沙士肆虐,警覺性確是高些。

受疫情影響,他的診所收入下跌20%,有同業向他說減少了5、6成。

平時主要看傷風咳的,確下跌較多。這也是一個啟示,作為一個醫生,都要多元化,睇多幾瓣。不是巿儈,家庭醫生是要對病人全人照顧,自己看病也有信心些,得一兩招唔掂㗎!

撰文: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