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醫生】志願當農夫因一句話立志從醫 曾繁光服務公院逾20年挽救無數精神病人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0/07/14 14:57

最後更新: 2021/07/16 10:47

分享:

分享:

志願當農夫因一句話立志從醫,曾繁光服務公院逾20年挽救無數精神病人。

不少人對精神病人聞之色變,但對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而言,他們並不可怕,反而更很可愛。從醫逾30年,治好過無數病人的心病,原來曾繁光從小志願是當農夫,因見精神病院病人多醫生少,而立志讀醫。

然而風光背後,90年代一場金融風暴令他淪為負資產。回首過去,這位不平凡的醫生表示,若再選擇一次,仍會走上精神科醫生這條路。

「我的志願」是當農夫 

曾繁光在東涌的村屋出生和長大,在九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提起童年的生活,他滔滔不絕,因為父母務農,他自小就經常下田幫忙插秧,閑時又會與弟妹四處游玩。

自幼在農田中度過,小學作文寫「我的志願」,曾繁光自然說要當農夫,他希望改變稻米的基因,令稻米可在海上生長,讓世人不用捱餓。然而這個理想卻被老師取笑,「你爸爸和爺爺都做農夫,你沒有辛苦過呀?」

聽罷曾繁光就擦掉重寫,將志願改為醫生,結果被老師大讚。自此以後,每當遇到類似題目,他都會寫醫生,更愈寫愈精彩,沒想到最後竟一語成讖。

中五參觀青山醫院改變一生

中五那年,曾繁光和朋友一起參觀青山醫院,他記得當時醫院很擠逼,「病房本來只供予100人住,卻擠滿200多個病人」。有醫生對他們說,「這裡病人很多,醫生卻很少,若日後你們中有人讀醫,記得來青山工作。」

在離開青山醫院的路途上,曾繁光默默地對自己說:

假如他日真的成為醫生,一定要來青山工作。

事隔數十年,曾繁光再想這番話,原來命運早已埋下伏筆。

後來曾繁光順利考入了港大醫學院,不過,他坦言自己不算是勤奮的學生,比起讀書,更熱衷參與課外活動,導致考試不合格,更一度猶豫過要轉系,但因始終想做影響人心的工作,最終仍踏上精神科醫生這條路。

因見青山醫院病人多、醫生少,曾繁光立志當精神科醫生。(曾耀輝攝)

用文字發聲 為病者抱不平

從醫初年,曾繁光在葵涌醫院精神科實習,這位初出茅廬的醫生初哥,遇到一位對他影響至深的病人。當時有位已入院7、8年的病人,經治療後慢慢康復,成功找到一份保安工作,後來更獲升職。但有次他太高興,告訴其他同事自己住在精神病院,僱主得悉後將其解僱,他因而大受打擊。

曾繁光安慰他慢慢來,再找工作。過了幾個星期,有天病人告訴曾繁光要外出找工作,之後就再沒有回來,後來才得知他跳海自殺了。曾繁光說,當時很生氣,

為甚麼社會如此歧視精神病?

正正因為這個個案,曾繁光開始了寫作,他主動聯絡報社,寫有關精神健康的專欄,增加大眾對精神病的認識,盼望以文字消除歧視。

加入青山醫院服務20年 

1991年,曾繁光加入青山醫院,當時醫院的環境依然惡劣,病房擠逼,出現床貼床的情況,他憶述當時一晝要看20至30個病人,病人與醫生對話的時間,基本上只有5至10分鐘。

其實精神科醫生最需要是花時間和病人相處,了解得多才能給予病人最合適的治療。

曾繁光於是勇於發聲,公開批評公立醫院精神科資源不足,從此「敢言」、「出位」成為了他的標誌。投身公共醫療服務20多個年頭,2010年,他離開青山醫院,自立門戶開診所,可以投放更多時間在每個病人身上。

從醫30多年,曾繁光見過許多奇難雜症,治好過無數病人,但最令他難忘的,卻是一些遺憾的個案。因為精神病並非一時三刻便能康復,亦不是開刀動手術就會好,有不少患者最終因難敵心病而走上絕路。

曾繁光坦言,有時也會因此感到沮喪,但同時會從遺憾中反省,時刻提醒自己要更加細心。社會上不少人對精神病人望而生畏,但曾繁光說:

其實他們很可愛。

曾繁光於青山醫院工作近20個年頭。(經濟日報圖片)

借錢炒股欠巨債 淪為負資產

在工作上,曾繁光見慣風浪,原來他自己亦曾於驚濤駭浪中浮沉。90年代,他借錢炒股、炒孖展,結果股市大跌,令他欠下一身巨債,後來一場金融風暴,更令他淪為負資產。

當時曾繁光的大女兒只得5歲,她拿出自己的錢箱,「爸爸,我幫你找到很多錢!」,雖然那些錢連交1個月學費也不夠,但卻已令他深受感動。為了賺錢,他同時寫起6個專欄賺外快,最後花了約10年時間,才把債務還清。

訪問間,曾繁光談笑風生,仿佛過去的風浪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半點痕跡,即使面對人生的大大小小的困境,亦能處之泰然,從容應對。

曾繁光自言喜歡壓力,「知道自己會頂得住、捱得過,挑戰來臨,儘管看看自己有多厲害」,但同時亦會接受自己都有失敗、做錯的時刻,即使無法解決困難,亦可以與困難共存。

人生並不完美,許多事情都會有缺憾,但往往最美麗的人生就是在缺憾中出現,這是活生生的人生。

盼做醫生做到老

脫下白袍,曾繁光是3個子女的爸爸,至於閒時,他寄情於畫畫和寫作,又喜歡攝影、喝咖啡。生活雖然平淡,但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樂得清閒。

在花花世界闖蕩多時,自認「農村仔」的他,依然嚮往自然純樸的生活,又想趁自己「行得走得」,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笑言,當日後走不動,就坐在診所看症,又說會一直做醫生,直至做不到為止。

人生可以選擇的事不多,但若果再選擇一次,仍會做精神科醫生,是命運令我走上這路。

TOPick「非常醫生」系列專訪了香港各專科醫生,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行醫難忘故事等,讓大家了解白袍以外的醫生世界。當中包括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肺癌權威莫樹錦、港大肝臟權威黎青龍、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詳見【下一頁

TOPick新聞編輯部製作電子書《食用安全手冊》,提供自家檢測報告,包括雞蛋、搓手液、兒童口罩等,更有牛奶、清潔用品等食安檢測報告【按此免費下載食用安全手冊

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參考名校精選試題,鞏固知識,緊貼學習進度。立即免費下載︰bit.ly/2X96KAZ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沈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