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科大指內地封城有助改善空氣污染 料推遲2.4至3.6萬宗早死個案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7/12 18:42

分享:

分享:

(陳國峰攝)

世界各地都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措取多項封城措施。香港科技大學一項調查發現,內地封城顯著提高了區域空氣質量,有助改善空氣污染,預計推遲2.4至3.6萬宗早死個案。該研究成果日前已在科學權威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可持續性》雜誌上發表。

由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兼新興市場研究院研究員、芝加哥能源政策研究所中國中心研究主任何國俊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追蹤內地早前為遏止病毒傳播而採取封城措施的環境效益,發現封城顯著提高區域空氣質量。今年前兩個月被封地區細顆粒物(Fine Particular Matter, PM2.5)的濃度,較去年同期顯著下降了約25%,按照團隊過往就改善空氣質量對死亡率影響的推算,有機會推遲了2.4至3.6萬宗因空氣污染而導致的早死案例。

團隊追蹤了內地324個大中型城市、包括95個宣佈封城的城市於本年1月1日至3月1日的空氣質量數據,結果推算出被封城地區的細顆粒物(Fine Particular Matter, PM2.5)濃度下降了25%。而在人口與工業密集的北方供暖城市,如中國人口大省河南省的省會鄭州,跌幅更高達50%以上。工業大城的空氣改善,亦有效帶動了周邊一些未被封城市的環境質量。研究顯示,未被封城的非工業重鎮,其PM2.5的濃度也較去年同期下跌8%。

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蘇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