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團隊新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7/16 14:59

最後更新: 2020/07/16 15:03

分享:

分享: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中大提供圖片)

預估癌症病人的嚴重程度及生存機率在醫學上稱為「癌症預後」。基因生物標記是現時其中一個估算疾病進展的臨床工具。中大醫學院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發現基因GPR18可有助預測9種癌症的存活期。研究結果已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 – Nature) 發表。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呂偉欣指出,B細胞是一種白血球細胞,為身體抵禦異物,如細菌、病毒,甚至癌細胞等。此免疫細胞可以製造抗體以偵測外來物並啟動免疫反應,攻擊及消滅入侵者如致病原。

她解釋,B細胞如駐守在城門外的士兵,驗證外來人士的身份,如發現任何危險,便會向將軍(即免疫系統)匯報。體內的另一種免疫細胞T細胞就是武器,負責攻擊及消滅入侵者。運用T細胞的癌症免疫療法於近10年的發展漸趨成熟,相反B細胞的臨床功用至今仍未有明確的醫學結論。

由基因組學專家呂偉欣帶領的生物信息學研究小組利用癌症基因組學和病人存活期大數據,發現腫瘤中B細胞的數量與7種癌症,包括低級別神經膠質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胸腺瘤、腎癌、肺癌、頭頸癌和子宮癌的患者生存期有關,水平愈高,存活期一般都較長。

呂偉欣及其團隊亦為29種癌症進行大型的組學分析,並識別出一種存在於B細胞表面、名為GPR18的基因。其基因水平亦可作參考,用以預測九類癌症病人存活期,包括黑色素瘤、低級別神經膠質瘤、肉瘤、肺癌、頭頸癌、子宮頸癌、肝癌、乳腺癌及腎上腺皮質腫瘤。以受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的頭頸癌病人為例,團隊發現倘若他們體內有高GPR18基因水平,平均都有較長的存活期。

呂補充,研究結果顯示GPR18在多達9種癌症類型中有廣泛的疾病預後作用,比其他現有的生物標記優勝。此外,過去10年的相關研究均未能就B細胞能否為多種癌症提供預後作用提出結論,新發現有助確立B細胞的預後特性,B細胞的數量及B細胞相關基因GPR18,都可以作為臨床生物標記,用於多種癌症的預後。

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責任編輯: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