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研究:網上教學能讓學生做到「停課不停學」 學生數碼技能有進步
發布時間: 2020/07/20 15:25
最後更新: 2020/07/20 15:29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港學校改以網上教學授課。港大一個研究報告指出,網上教學能讓學生做到「停課不停學」,不過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家長對其子女的網上學習的應用及支援較低;教育局以往推出的「自攜裝置」(BYOD)計劃,即學校讓學生以流動電腦裝置回校進行學習活動,有關學生在停課期間的數碼技能進步更多,且對復課的憂慮較少。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與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社會學部副教授陳鐘榮帶領的研究團隊,於6月至7月復課期間,進行「數碼素養360」研究計劃,總結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因疫情而停課期間進行全面網上學習的經驗和復課後的需要。該研究今發表第一份研究簡報,有關研究獲來自小學、中學和特殊學校超過1,200位老師、1,300名家長及6,000名學生參與。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能做到「停課不停學」,而即使停課時間極長,學校領導層、老師和大部分家長及學生均不擔心會對學生的長期學習或未來發展造成長遠負面影響。不過,研究發現,來自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即接受不同程度的社會資助),家長感到其子女在停課期間的數碼能力進步顯著較少;並較大機會感到未能為子女提供在家網上學習的配套,如大屏幕設備及數碼學習資源。
另外,只有15%的家長表示他們降低了對子女未來一次考試成績的期望,但有30%的家長的期望不跌反升。數據顯示,停課期間家長對子女學業成績的期望與家長的參與程度成正比;而社經地位較低 的家長一般在停課前或停課期間不常參與子女的學習,對子女學業成績的期望於停課後亦相應下降。
至於社經地位較高的學生較不擔心停課期間的學業進度,情緒健康亦較佳。該批學生在停課前和停課期間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均較有信心。
她提到,有部分學校於停課前已較著重電子教學,並有較整全的電子學習策略,例如利用「自攜裝置」等策略,在這些學校就讀的學生,在停課期間其數碼技能進步更多,且對復課的憂慮較少。
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校長金偉明表示,學校於2年前已推行BYOD計劃,有14班參與,另有6班則維持一般課堂學習。在停課期間,發現兩者在參與網上學習上有很大分別。BYOD的學生因以往有使用IPAD上課,熟知如何網上交功課或堂上做練習等;相對無參與BYOD的學生,只可用手機上堂,畫面太細,以往當電子產品為娛樂工具,在心態及上課專注度方面較弱。他指,在剛復課後,已申請其他6班都以BYOD方式上課,希望來年所有班都能轉為BYOD班。
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