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測:臭氧濃度創新高較06年升36%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7/30 17:05

最後更新: 2020/07/30 17:37

分享:

分享:

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今(30日)發佈2019年的監測報告,反映珠江三角洲近年的空氣質素持續改善,惟臭氧濃度未有改善。(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今(30日)發佈2019年的監測報告,反映珠江三角洲近年的空氣質素持續改善,5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均錄得呈下降趨勢,惟臭氧濃度未有改善,今年的臭氧濃度更達創新高,年均值達每立方米60微克,亦較2006年上升約36%,報告指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

監測網絡由廣東省、香港、澳門合共23個空氣監測站組成,監測6種主要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一氧化碳。根據2019年的監測報告,去年二氧化硫的濃度年均值為每立方米7微克、二氧化氮的濃度年均值為每立方米30微克、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年均值為每立方米42微克,相較2006年,分別下降了84%、29%、37%。

而一氧化碳及細顆粒物於2014年9月才加入監測,去年細顆粒物的濃度年均值為每立方米25微克、一氧化碳的年均值為每立方米0.7毫克,相較2015年,分別下降約14%及4%。

雖然5種污染物均錄得呈下降趨勢,惟臭氧的污染濃度不降反升,更達有記錄以來新高,去年的濃度年均值達每立方米60微克,較2006年上升36%。報告指情況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

目前粵港兩地正進行《2020年後區域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和濃度水平研究》,以制訂2030年的減排目標;另外,粵港澳三地政府將於明年開展為期3年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加強了解大灣區內臭氧前驅物的來源、臭氧成因,以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的特性。

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