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都可以好環保 專家齊分享《抗疫「綠」招》
發布時間: 2020/08/04 11:00
最後更新: 2020/08/05 11:5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出戴口罩、隨身帶備酒精搓手液,以至外賣食品,已成為港人的抗疫日常。不過,這些習慣無疑衍生大量塑膠垃圾出現的問題。為了推動環保抗疫,環境運動委員會(環運會)特別在Facebook專頁推出一系列《抗疫「綠」招》短片,邀來不同界別的委員分享他們的環保抗疫心得,鼓勵港人繼續同心抗疫之餘,也可實踐保護環境的使命。
根據環保署估算,在本港,每日被丟棄的外科口罩約有400萬至600萬個,更有人誤以為口罩可以回收,將之棄置在回收箱,令到回收物受到污染;另有調查亦指出,因疫情緣故,港人外賣餐飲的數量大增,每星期使用的即棄塑膠用品多達一億件,製造了大量塑膠垃圾。凡此種種,皆有可能令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破壞環境的「幫兇」。
重用膠樽裝搓手液
舉一個例,大家也知道「勤洗手」是預防病毒「埋身」的好方法,但要時時刻刻洗手並不可行,故很多人會自備迷你酒精搓手液傍身,確保在有需要時可為雙手以至日用品消毒。然而,若以每個港人每星期使用一至兩支酒精搓手液計算,很快便有逾百萬個塑膠樽變為垃圾。
究竟有何「抗疫綠招」可作應對?環運會主席沈祖堯醫生建議大家可重用膠樽,每當酒精搓手液用完後便自行補充。另外亦盡量少用含膠質而難以分解的消毒濕紙巾,減少製造塑膠垃圾。而環境局代言人「大嘥鬼」早前亦在facebook專頁作出建議,若重用容器裝載酒精類消毒用品,應用玻璃樽、2號塑膠HDPE(高密度聚乙烯)膠樽,或5號的PP(聚丙烯)膠樽會較為適合。
自備餐盒與口罩套
疫情期間,很多港人無論WFH(在家工作),抑或繼續回公司上班,皆習慣叫外賣,使用大量即棄餐具及飯盒,長此下去,不但為堆填區造成負擔,「地球叔叔」勢將難以負荷。
環運會環保抗疫專責小組委員鍾芯豫引述自身經驗,認為公眾除了自備餐具和飲管外,也可選擇一些容許顧客採用可重用餐盒盛載外賣食物的食肆,用以取代即棄外賣餐具和飯盒。如果真的未能自備餐盒,先從自備餐具做起吧!只要大家在日常用餐時亦願意身體力行,便能為保護環境作出貢獻。
至於一盒盒外科口罩,更是我們在抗疫歷程中不可缺少的好拍檔。前皇仁舊生會中學校長兼現任環運會副主席許湧鐘亦特別提醒大家若有需要外出,可帶備口罩套,以便在進食或做運動時將口罩妥善暫存,否則不但有機會令口罩受污染,更或會散播病毒,影響環境衞生。此外,他指不少港人忽略了這些外科口罩一般採用複合物料製成,絕對不能回收,謹記要先把口罩綑好才掉進有蓋垃圾桶。
以上種種環保抗疫貼士,皆可在環運會製作的《抗疫「綠」招》短片中看到。請即登入以下FB專頁,了解更多《抗疫「綠」招》及參加小遊戲贏取限量版大嘥鬼禮品!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CC1990
Facebook:環境運動委員會 Environmental Campaign Committee
(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