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人生】80後IT男30歲轉行追求自主生活 曾赴英國進修農業收集咖啡渣種菇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20/08/06 17:55

最後更新: 2020/08/06 22:56

分享:

分享:

80後IT男Russell30歲轉行用咖啡渣種菇,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80後從事IT工作的江鋕亮(Russell)向來喜歡種植,嚮往田園生活。步入30歲那年,他更決定跳出「舒適圈」,放棄穩定收入改當城市農夫,利用咖啡渣這種廚餘種出美味鮮菇。幾年來,Russell在種菇的路上面對各種挑戰。縱使耕耘和收穫仍未成正比,但能夠過著自主生活,他還是自得其樂。 

Russell把咖啡渣混和木碎成分高的堆肥及輔料,來調配適合菇菌生長的材料。(湯炳強攝)

江鋕亮那2千多平方呎的種菇空間位於其屯門的祖屋內。訪問當天,他帶記者參觀其菇房,細心講解種植流程,以及他出產那3種蠔菇(牡丹菇、鳳尾菇及金頂側耳菇)的特色。

問Russell為何在眾多農作物中選擇種菇?料不到他說跟喜好無關:「我並不是因為很喜歡菇,才去種菇。我種菇,是因為這個地方適合種 ,而菇本身有價值,也是城市需要的食物。」

Russell曾在城大修讀電子商貿副學士課程,之後再去中大讀系統工程學士課程。畢業後,他加入資訊科技行業,一直都是負責程式編寫的工作。他讀大學時已愛上種植,他投身社會後,也有種瓜菜等作消閒,享受努力耕耘的過程、收成的喜悅。

Russell說疫情下咖啡渣供應明顯減少。以往他每星期會收到200至400公斤的咖啡渣,但已漸減少至不足100公斤。(湯炳強攝)

到台灣農場學習赴英國進修

不過,做IT 工作6年多後,他就毅然辭去大機構內的高級資訊技術分析員職位,探索當城市農夫的可能性。

是甚麼觸發他在事業上有此突然轉變?「是因為剛踏入30歲。」他續解釋:「這個年齡關口,令我思考事業該如何發展下去。我當時不是對公司或IT工作有很多不滿,只是覺得既然已有一定儲蓄,又想人生有個轉變,便要趁後生嘗試。若做下去可能有各式包袱,如買樓、結婚,屆時就不會有空做選擇了。」

菇包會放在行菌房20至40日,其生長情況視乎菇種、溫度和配方。(湯炳強攝)

離職後,Russell花了不少時間探索農業之路。他先透過世界有機農場機會組織,到台灣不同的農場去當3個月義工,邊做邊學。回港後,他又報讀園藝課程。之後,他有感香港很缺乏具專業知識的農夫,再加上得到家人鼓勵,遂便報讀英國紐卡素大學的可持續農業及糧食安全1年制碩士課程。

用咖啡渣廚餘低碳模式種菇

2017年尾,他回港後希望學以致用,盡量利用社會中被忽視的資源進行生產。經過一輪資料搜集後,他發現可以利用咖啡渣在祖屋荒廢的空間種菇。

因地制宜,是可持續農業的理念。考慮自己可用土地有限,若種菜便要水耕,要較多的能源投入。要做到對環境的改變最少, 僅餘的選擇就是種菇。

鳳尾菇是啡色的蠔菇,跟常見的秀珍菇外形相似。(湯炳強攝)

可食用的菇種類繁多,Russell考量了種植環境,以及種菇的材料能否在香港找到後,就選擇了蠔菇。

他解釋說,在祖屋種菇好處是沒有租金負擔,主要開支是電費及買堆肥的費用,而堆肥材料當中的咖啡渣,是環保社企「綠行俠」免費提供給他的(另一方面,他也會提供部分產品予該機構),所以他可以保持在低成本下及盡量低碳排放的運作下種菇。

由於種菇與種植其他植物大不同,Russell為此要重新學習各種知識。讀理科的他,決定視學種菇為一個不斷實驗的過程。由改建空置的小屋為菇房,到利用電路版自製智能調節系統,自動調控菇房的照明、溫度、濕度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均難不到他。不過,在種植及銷售方面,他就面對不少挑戰。

他說由把堆肥撈料到菇包培植出菇,整個過程大約要60天,菇房的設計產能是每天可出10公斤的菇,但受天氣及蟲害等外在因素影響,大部分時候每天新鮮菇的產量是3公斤左右。

金頂側耳菇產量較少,售價相對較高。(湯炳強攝)

而跟不少菜農一樣,銷售無門也令他頭痛。他說:「由於要取得有機認證有困難, 又成本高,故一直未能在有機農墟擺檔。有意報名參加屯門藍地的農墟,卻又因為菇不屬於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菜場登記的產品,因而未能參加。」他目前只靠一些分銷點售賣其品牌Urban Mushroom(香城遺菇)的乾菇及菇粉等產品。

自主生活苦與樂

回顧當城市農夫幾年的心路歷程,Russell百般滋味在心頭:「以前在公司工作,遇到問題會有同事幫忙; 但現在因行業較窄, 故難得到支援,要自力更生。 但另一方面,以前返工多不是自己喜歡做的,自主性較低, 現在可控制做事的步伐。」

Russell慶幸是家庭負擔較輕,跟家人同住的他未有供樓的壓力,再加上對物質要求低,所以縱使仍未做到完全收支平衡,他也不放棄。他笑說雖然付出一分耕耘未必會得到半分收穫,「但每次聽到有人食過我種的菇,覺得好食,我就最有滿足感了。」

Russell 除了會賣新鮮蠔菇外,還會把之製作成乾菇及菇粉售賣。(湯炳強攝)

種香草增收入來源

種菇收入不似預期,問Russell有何對策,他就說會努力解決產量及銷售問題,但同時也不會局限自己只是種菇。如他早前報名參加嘉道理農場的學農計劃,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朋友,大家便曾跟一間學校合作,搞耕作班。他也試過為屋苑做園藝工程,以增加收入來源。 

「我也有利用祖屋天台和朋友合作種香草,包括薰衣草、芳香萬壽菊、百里香、香茅、薑黃等,這些香草可製作成番梘、護膚產品、調味料,花茶茶包及用作浸精油等,相對於菇是較高增值的出品。」

Russell 說蠔菇不是貴價的菇種。新鮮菇每100 克,都只賣15至20元,但其營養價值高。(湯炳強攝)

菇營養價值高

Russell坦言,他種的蠔菇(又名平菇),其實商業價值不高。「它不是貴價的菇種。新鮮菇每100 克,都只賣15至20元。」如果商業角度考慮,它不是生意人的首選。但若要種貴價菇,材料成本也較高,所以他暫未不考慮。

雖然平價,但他說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如膳食纖維豐富,促進腸道健康,還有豐富的胺基酸,能提高免疫力。他指出選咖啡渣也是因為比起用棉籽殼可令菇發育更佳,營養較高。

NFO
《有種人生》第6集《菇.摘男》
播映日期及時間: 2020年8月8日(六)9:30pm
頻道: 港台電視31

撰文:胡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