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孩子心不對口阻礙親子溝通 社工教路父母宜多聆聽與感受
發布時間: 2020/08/10 17:38
最後更新: 2021/02/05 13:20
曾經有一位媽媽告訴我,她很傷心,因昨天不讓孩子看電視時,孩子竟然哭鬧不休地對她說:「我最憎媽咪,如果你唔俾我睇電視,我以後都唔想見到你!」媽媽心碎地說:「原來電視機比我還重要!」
到底孩子要的是甚麼呢?上述的孩子要的真是電視機嗎?與家長詳談後,原來孩子在過程中還說:「你次次都係一話要熄電視就熄!」、「熄電視就要做功課,好悶呀你知唔知呀?」、「你成日都要人做功課。」孩子的信息量很多,但當過程中未能回應孩子的真正需要,親子一直僵持,結果孩子以最憎媽咪作結,這種心口不一的說話,造成許多親子溝通和關係建立的障礙。
無論是大人或是孩子,總有不一致的言行。例如家長心痛孩子受了傷,最後往往變成指責孩子不好好走路,受傷活該;孩子明明是想念你,卻說「我不要你了!你成日呃我話同我去玩!」每個人總會有這些心口不一,卻未必會自覺,尤其是幼童,所以應對孩子心口不一時,第一步是聆聽他的情緒並且回應。
只是即時停止孩子哭閙
孩子最讓家長頭痛的情緒大概是生氣,常會被描述為「成日為扭計而扭計」、「他就是特意要讓我生氣」。這時候,大人們常有的反應有三種:手足無措、割地賠償用零食安撫、或是忍不住化身成暴龍,以吼叫令孩子安靜下來。以上幾種方法或有機會即時停止孩子哭閙,但卻未能回應到孩子的心底需要。孩子哭鬧之中往往帶著失望、挫敗、傷心、不捨及委屈等情緒,指責他發脾氣前,不妨回應一句:「知道你好唔開心」,再讓孩子冷靜一下。
讓孩子冷靜後了解需要
第二步便是了解情緒之下的需要,不能只是處理了他「表面的訴求」。不論是生氣或哭泣,底下總隱藏著最為重要的訊息和需要,例如需要別人的支持、了解和肯定,或是對自己的自責、不自信、討厭「不乖」的自己等。在孩子用各種方式或行為去表達情緒時,需要敏銳去觀察他心底下最為重要的訴求,在管教過程中,也要記得去回應他的脆弱和受傷,孩子才能慢慢地變得更能言行一致地去表達自己的內心。
聆聽與感受,有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減少孩子未來發脾氣的機會,願每一位家長都能發展出這種閱讀情緒的能力。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 / 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參考名校精選試題,鞏固知識,緊貼學習進度。立即免費下載︰bit.ly/2X96KAZ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撰文︰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 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 駐校社工 吳雯儀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