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研究揭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疾病關鍵 白血球端粒每短一單位增25%風險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8/11 15:18

最後更新: 2020/08/11 15:27

分享:

分享: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前排左)及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前排右)。(照片由中大醫學院提供)

本港糖尿病患人士多,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亦高2倍至4倍,惟中大醫學院揭關鍵或在於體內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研究揭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白血球端粒長度,較其他糖尿病患者短,且每短一單位,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增25%。

團隊認為,有關發現可用於識別高危罹患嚴重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並正進一步研究可否應用於預測腎病等其他糖尿病併發症。

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團隊聯同澳洲悉尼大學,分析「香港糖尿病登記資料庫」內5349名2型糖尿病人數據,當中約15%病人確診時已知患有心血管疾病;另有1140名病人於13年跟進期內患上心血管疾病,15%患者於確診後平均6.7年患上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透過量度病人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relative 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發現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的白血球端粒長度為4.3單位,較未有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長4.6至4.7單位短。當「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每縮短一個單位,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便會上升25%。

有關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表示,研究顯示「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縮短不僅與過往心血管疾病有關,亦預測病人未來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作為有效生物標記,用於識別高危罹患嚴重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助相關病人控制其他可改變風險因素。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補充,與糖尿病和肥胖相關的慢性炎症可加重細胞的氧化壓力,導致加速衰老,團隊正進行更多研究驗證有關作為生物標記,預測其他糖尿病併發症的應用程度。

是次研究結果已於糖尿病科著名醫學期刊《Diabetes Care》發表。

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陳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