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博士爸爸創造農耕生活實驗場 從種米領悟不催迫孩子學習

升學教育 09:50 2020/08/20

分享:

分享:

博士爸爸周思中打造農耕生活實驗場,希望在主流學習以外,提供孩子一個可貴的自由探索空間。

周思中(阿周)、李俊妮(Jenny)和洪曉嫻(Kitty),均是從事教育的80後父母。他們近年開辦的「生活Kids Club」,以大自然為教室,透過親子稻米班等食農教育活動,希望大人和孩子一起體驗「從農田至餐桌」的過程。在主流學習以外,提供孩子一個可貴的自由探索空間。

生活Kids Club位於元朗八鄉清潭路。(被訪者提供)

位於元朗八鄉錦上路清潭路的「生活Kids Club」,是農地和白色農舍大屋的結合,其不遠處有翠綠山脈,清新的空氣、閒適的感覺,都是在石屎森林無法感受到的。

Jenny說,當初因為想種米,結果輾轉有人介紹了他們租下荒廢了數十年的大片農地,連同白色大屋,合共38,000平方呎地方。
「我一見到那個半露天地方,便已想像把它改成廚房了,因為我們想做一些farm to table的活動。」 Jenny說,他們2019年開始搞親子稻米班,但由於大屋比較破爛,用了一整年復修,所以2020年才開始搞豆腐工作坊等活動。

豆腐工作坊大受小朋友歡迎,但因疫情關係, 早前的班都取消了。(被訪者提供)

生產力變成創造力
然而,疫情關係,Jenny說多個豆腐班已被迫取消。稻米班則仍然繼續。她慶幸農田夠大,因此參加的家庭都可以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

「生活Kids Club」其實是「生活館SangWoodGoon」的分支。阿周和Jenny在2010年守護菜園村、反高鐵運動之後,為了探討、實踐新生活價值,而在元朗八鄉跟志同道合青年搞了該個實驗場。

周思中和李俊妮本身在元朗八鄉搞「生活館SangWoodGoon」從事有機耕作。(被訪者提供)

二人至今務農10年並建立了家庭,種植有機菜以外,也有兼職教書。阿周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哲學博士,曾當大專院校講師。Jenny則在中學當視藝科導師。

Jenny說︰「10年前很想實行一種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又生產自己的食物,看看是否可行。」

回想起以前在城市工作,她說上下班來回往往花上數小時,很磨人,她形容這種生活經驗很支離破碎。「無論食抑或搭車,話加價便加價,很多事都不在控制之內,生活令人窒息。」

生活Kids Club創辦人李俊妮、洪曉嫻及周思中(由左至右) 。(黃建輝攝)

Jenny說當自己可以生產食物時,感覺很震撼!「現在屋企日常是吃自家種的瓜菜,每兩天做一次麵包及饅頭,經常做果醬,一年有幾個月都可以吃到自己種的米。當生產力演變成創造力,人便變得更自信,個心更安穩 。我想告訴小朋友,有能力去創造、有能力去改變,便會有自信 。」

在中學教寫作班的Kitty,早年認識Jenny和阿周,也有從生活館訂菜包。「我是城市人,完全不懂得耕種,但我想女兒可以吃到天然的食物,知道食物從何而來。我經常都叫女兒幫手一起參與食物製作,見證由無到有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創造。」

生活Kids Club 由農舍大屋復修而成。(黃建輝攝)

Kitty 育有4歲的女兒「年仔」,當初為了女兒可以接近藍天和樹木而搬入大埔林村居住。碰巧Jenny及阿周之後又誕下女兒「瓜瓜」。正因為大家先後當上父母,又希望有一個環境給小朋友去玩,結交朋友,看花花草草和天空,一邊流汗一邊種農作物,就促成了「生活Kids Club」這個結合耕作、教學及社區連結的地方出現。

Kitty說,Kitty說觀察到小朋友很喜歡玩水,在田間賽跑、玩泥槳,釋放自己。(被訪者提供)

Kitty和Jenny負責策劃活動,她們已計劃將來增設由種木藍到做藍染的工作坊,還有幼兒共學的活動。

逢星期日舉行、為期5個月的稻米班,一年只能搞兩次,至今辦了4回。負責訓練小朋友落田的工作的阿周指出︰「年紀太小的根本未能明白整個種米的過程,但他們會總會在活動中找到他們有興趣的事情。5、6歲的孩子通常喜歡昆蟲,參加這些活動的家長便大都很落力種米。」

家長退後觀察孩子互動

但Kitty直言不要期望從中學到很多種米的技巧。「我們是製造一個空間,讓大家發掘和創造一些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就像我們復修大屋時候剩下的磚頭,小朋友每個星期都會有不同的玩法。年齡稍大的小朋友又會照顧幼兒,一起去看羊、看烏龜,都是一個互相學習及成長的過程。」

訪問當日,下著滂沱大雨,Kitty和Jenny兩位媽媽,趁機和女兒雨中玩水。(黃建輝攝)

其實生活Kids Club特別之處就是沒有硬性課程規定、沒有考核,也不會有緊迫的活動編排。Kitty指出︰「正如稻米的生長要用5個月,是不可以催迫的,小朋友在此地方也一樣,可以緩慢地玩。」因此,Jenny就建議各位家長有時不妨退後一些做觀察者︰「看孩子怎樣和人交朋友,跟環境互動,大人也會學到很多。」

不鬥起跑綫

阿周說︰「種植有一個重要原則,是observe and interact。如不同種植方法種出來的菜心,會有不同的生長,我們就是從觀察和經驗的比較來學習。通過種植,我明白到其實有很多不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天氣、害蟲等,都影響農作物生長。」

親子稻米班共15節,橫跨5個月,經歷稻米整個生長至收成的過程。(被訪者提供)

作為家長,阿周的態度就是不會幫即將讀幼稚園的女兒安排一切,而是會先觀察。他指出:「讓孩子發掘自己的興趣,也是一個訓練的過程。」

他又說:「我們在日常生活可能只用到腦的3%, 其他潛能可能因為社會關係、經濟能力等限制了,其實我們有無限的學習能力和可能性。」也因此,在育兒方面,他說不會去鬥起跑綫,給女兒安排10幾個興趣班,而是盡量給她透過經驗來學習,激發更多可能性。

《有種人生》第8集《十年修煉》

播出日期/時間﹕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9︰30PM

頻道︰港台電視31

記者:胡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