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物價由升轉跌本港3年多以來再現通縮 學者指若疫情未止或會持續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8/20 20:02

分享:

分享:

本港物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升轉跌。(梁偉榮攝)

本港物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升轉跌,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出現3年多以來的首次通縮,按年跌2.3%;外出用膳價格更是16年來首次下跌。學者指,通縮反映本港經濟情況惡化,未來會否續現通縮,需視乎疫情發展,但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跌2.3% 3年多以來首現跌幅

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認為,疫情肆虐下,本港經濟下行,難免出現通縮及經濟收縮景況,

除非疫情緩和及經濟活動恢復,否則通縮情況有機會再擴大,或持續多一段時間。

他解釋,現時餐飲、零售等行業都減價或「鬥平」吸客,疫下不少市民雖轉戰網上渠道購物,但部分人消費意慾已下降,甚至暫時擱置消費,憂會造成惡性循環。

中大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亦言,本港出現通縮屬預料之內,因過去數月餐飲、零售等數據都持續下跌,商品減價情況明顯,競爭亦激烈,若疫情持續未止,估計本港短期內仍有機會出現通縮,一些非必需品,如:化妝品、鞋履、衣服等價格或再下調。

【新冠肺炎】陳茂波:第三季經濟壓力更大 要打通內循環和外循環

政府統計處今日(20日)公布,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月下跌2.3%,是自2017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通縮,是由於政府代繳公營房屋租金,以及房協豁免乙類屋邨租戶三分二租金。7月基本通脹率則為0.2%,按月跌1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外出用膳費用下跌和本地交通費用跌幅擴大所致。

政府發言人表示,由於疫情全球大流行,令經濟情況仍然十分疲弱,而本地感染個案近期急升,導致飲食業經營環境變得更為嚴峻,令外出用膳價格在上月轉為按年下跌,是自2004年初以來的首次。

發言人稱,鑑於環球和本地經濟狀況低迷,料今年餘下時間,外來和本地的價格壓力應會維持輕微,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通脹情況以及通縮風險。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陳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