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人生】中年IT男投資過百萬轉行開農場 享受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人生價值

休閒消費 16:52 2020/08/25

分享:

分享:

IT男洪天成(Aaron)半途出家開設農場,冀能推廣農耕文化。

不少人從職場退下火綫後,歸園田居去務農,自給自足,重回簡樸生活。不過像洪天成這樣不為個人興趣,也不求賺錢,認真視農業為一項重大的社區項目卻寥寥無幾,他卻樂於尋回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人生價值。

半途出家的洪天成(Aaron),透過大量研究及資料搜集,深信香港農業「有得做」。

農務業有利可圖

Aaron完全沒有一般農夫黝黑的典型形象,言談舉止更像一個教師。他大學時修讀應用電腦學系,投身電腦行業超過30年,曾任佳能的技術顧問、技術市場推廣,後來轉到學校任技術支援,修讀教育文憑後,在國際中小學及專上書院任教電腦科,最後從事數據分析,從頭到腳都是個不折不扣的IT人。

今年48歲的Aaron說,其實沒有計劃退休:

一直以來都過着打工生活,人到中年希望有更大自主,於是萌生創業念頭。我想為自己及社會做一點事,衡量過後,決定辭去從事大半生的職業。

他當時進行研究,在香港辦農業其實有利可圖,成本亦沒有想像中高,是中年創業的好方向。另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是當時好友患癌去世的打擊。Aaron做了大量資料搜集及分析,發現癌症有可能出於食品安全。

農產品中的農藥是致命傷,因此要解決這問題,就要從食物着手,我希望可以提供安全的有機農作物給大眾市民,減少港人因農藥患癌的機會。

Aaron請來了一班中年「黃金義工」,隨了幫助農場發展,更是社區農莊的寶貴導師。(相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曾感氣餒不願落田

Aaron於6年前辭職退下火綫,投入務農這個陌生的行業。他向政府租借了在大欖隧道旁的一塊4萬呎土地,投放了公積金及儲蓄達百萬元,辛辛苦苦開墾成一片豐盛的農地。由安坐冷氣房的IT人,貿貿然走到郊外種菜,又並非因為個人興趣及喜好,當然不習慣。

我其實很怕汗流浹背的感覺,記得初期首嘗日曬雨淋,不想落田工作,甚至有放棄念頭。後來我不斷反問自己創業的初衷是甚麼?

幸而得到家人全力支持,媽媽、妻子及兒子也幫忙耕種,Aaron視作人生的磨練,決心做得更好。兒子更得到他啟發,今年中學畢業後決定到台灣修讀漁農業。

終身學習創社區農場

創業之路當然不容易,Aaron要從頭學起種植方法及技巧,參加嘉道理農場、漁農署的課程,甚至去台灣農場及內地農業大學考察學藝,基本的金工、木工、水電等都要學習。

他才明白自己原來甚麼都不懂,創業令他有機會發揮自學人生的動力,同時也學會做人要謙卑。

Aaron的社區農場計劃,背後的理想更比想像中遠大。農場除了舉行很多親子活動外,亦有人生經驗豐富的中年員工為參加者進行間接輔導,例如子女相處之道等,並非一般觀光及商業農場來摘蔬果、燒烤、打卡玩完就走人。他以農場作為建立家庭關係的工具,更添意義及使命感。

Aaron堅持要參加者自己花個半小時手製豆腐花,因為他們不是要賺錢,而是父母和子女一起攜手合作完成。(相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屢敗屢試誓不放棄

在香港務農困難重重,土地是首要難題,就像Aaron的首個農場,因為不獲政府續租,反而進行公開招標,最後他競投失敗,3年來的心血以及全數投資化為烏有。後來他獲有心人聘請,幫助管理清水灣的「亦小園」農場,才能延續他的農業夢。今年疫情期間即使收入大受影響,他卻免費派菜造福一眾長者。

以前Aaron的農莊專種防癌的有機農作物,連不愛吃菜的小朋友親手摘過也會吃得津津有味。(相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可惜到今年6月,業主還是終止合作,決定收回作私人用途。

政府地在短期租約完後,會被重新招標;私人地做得好,業主會加租,做得特別好,業主就想收來自己做。可租的土地面積不足1萬呎,未達到生產規模,很難養起自己及同事。而政府更是毫無幫助,申請資助只有區區1萬元,可以做得甚麼?

現在Aaron不需打理農場,他卻沒有樂得清閒,更沒打算放棄,正在重新物色土地,心水是馬灣及葵涌兩片地。以前兩個農場都能達到收支平衡,甚至有糧出,不過他的目標並非賺錢,而是生產真正有機菜及果樹。

其次就是跟其他NGO合作,在交通方便的市區開展社區農莊,種植食物之餘,亦能同時進行社區慈善、核心家庭支援,聘請更多中年農夫復耕,回饋社會,這種成就及滿足感非金錢可以做得到。

記者:張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