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天氣】研究指連續熱夜增死亡風險 團隊倡增城市綠化設施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8/24 14:14

最後更新: 2020/08/24 14:15

分享:

分享:

極端天氣令本港酷熱天氣的日子愈來愈多。(林宇翔攝)

今年7月是本港歷來最熱的月份,中大與港大合作一項研究發現,本港熱夜增加帶來的健康風險甚於日間酷熱,會增加2.43%的死亡風險,尤其影響女性及長者,加上本港屬高密度城市,缺乏綠化及通風設施,部分地區出現熱夜的機會較日間出現酷熱日高,研究團隊建議改善城市規劃,減低熱夜對市民健康的影響。

該研究顯示,連續出現5個酷熱日,即日間最高氣溫超過33度,會增加4%的死亡風險、連續出現5個熱夜,即晚上最低氣溫都高於28度,死亡風險更會增加6.66%。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劉家麟表示,夜間較為涼快的環境會為身體提供恢復及休息的機會,但熱夜增加則減弱恢復及休息的效果,而女性、長者因身體因素、長期病患等,亦會加大死亡風險。

研究又分析2011至2015間的天文台數據,夏天日間和晚間的累積高溫時數及地理分布,顯示市區是熱夜的重災區,包括銅鑼灣、旺角等地,因市區環境綠化程度較低,通風較差,而且龐大密集的建築物在日間儲存的熱量在晚上繼續散熱,令市區於夜晚較郊區更熱,亦因此熱夜對劏房住戶影響最大。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任超建議,政府應積極解決劏房問題,提供更多公屋之餘,應考慮改善規劃設計及減低密度,長遠需從城市規劃和建築物設計入手,例如改善城市和室內的自然通風、提高綠化比率,引入垂直綠化、平台花園等。個人層面方面,團隊呼籲市民留意晚間睡眠質素,多喝水,抹身降溫,注重房間通風以減低中暑機會。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蘇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