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浸大研發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追蹤接觸者 新學年將在校園試行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8/31 12:47

最後更新: 2020/08/31 18:19

分享:

分享:

浸大科研團隊研發了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浸會大學提供圖片)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當局一直致力找出確診者及其密切接觸者,以減少在社會傳播的風險。有大學科研團隊研發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使用者只要在指定地點掃描二維碼,即會記錄到有關資料,若用戶不幸確診,系統便會向其他曾於同一場地的用戶發出風險警示。系統計劃為自願參與,將於新學年在校園試用。

中大研究指防疫措施或損認知障礙症患者身心健康 倡每日至少外出一次散步

香港浸會大學科研團隊,早在今年4月初已開始研發有關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負責領導團隊研發的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副系主任及教授徐建良表示,該系統支持2種匿名運作模式,分別是「場地對人」及「人對人」的警示模式,用戶只需下載手機應用程式便可開始使用。

【全民檢測】3宗檢測預約出現「被登記」情況 薛永恒:若屬惡意當局會執法

他解釋,「場地對人」的模式即是用戶在進入活動場地前,掃描該場地的二維碼(QR Code),即會在個人手機上記下到訪時間等資料;「人對人」的模式即是採藍牙無線通訊技術,如用戶間在2米距離範圍內曾一同停留至少15分鐘,手機即會通過藍牙交換對方的匿名編碼。若有用戶染疫,其他用戶在過去兩周內曾出現在同一場合,系統即會向其自動發出風險警示。徐指因技術仍有待研究並須得到政府支持,「人對人」模式暫未可使用。

【全民檢測】協助計劃醫生指採樣需時4至5分鐘 醫科生主要處理樣本為主

徐又指有關系統是採用分散式的設計,資料都只存在個人的手機中,系統不會收集任何個人資料及位置數據,校方亦無中央儲存和運算,且數據會加密,強調個人私隱可得到妥善的保護。

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指出,有關系統將於新學年在校園試行,首先會在人流較多的地方使用,如食堂、會議室、圖書館等設置QR Code,再按需要在其他地方設置,「在太多地方設置會令用戶很不方便」。

郭毅可續指,有關計劃會一直進行至疫情結束。被問到會否擔心使用量低,令有關數據無參考價值,他表示,研究系統時一直有徵求師生意見,鑑於自身安全及保障他人健康,相信會有一定的使用量,他亦鼓勵師生一同參與計劃。

另外,郭提到有關系統與港府正研發感染風險通知的應用程式方向大致相同,稍後浸大將會與成功招標的公司合作,相信該系統所得的相關經驗,包括技術、校內人士接受程度等,將有助當局和相關機構推動防疫工作。他更期望可將有關系統擴至其他大學使用。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