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遊】沙頭角解禁探秘 沙咀担水坑碉堡古蹟生態遊【內附遊覽路線】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20/09/10 15:46

最後更新: 2020/09/11 15:58

分享:

分享:

近年沙頭角禁區逐步解放,山咀村和担水村可看日軍碉堡和客家古屋。

近年沙頭角禁區逐步解放,惟因位置隔涉而人迹罕至。石屋家園旅遊中心主任Sui Yin認為,正因被劃為禁區多年,不論自然生態還是古蹟都仍能得以保留。這次我們走到山咀村和担水村,看看日軍的碉堡和客家古屋。

沙頭角位於新界北區和深圳鹽田區邊界,早在清代已是興盛的村莊和墟市。1898年,英國正式租借新界,便以沙頭角河作為分界,劃分香港邊境區,當時中港兩地人民仍可自由出入,進行貿易買賣和耕種。

為了堵截走私、非法入境者,以及防止國內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入侵香港,港府遂於1951年設立禁區,面積達2,800公頃,非沙頭角村民需得到港英政府簽發的禁區通行證才可進入,各村落因而沒落。但亦正因沒有受到城市發展的急速摧毀,村內仍舊保持歲月靜好,過着淡泊無求的生活。

97回歸後,港府逐步開放禁區,解放原本13條鄉村中的6條村落,包括塘肚、山咀、新村、担水坑、蕉坑和木棉頭村等,面積大幅減至400公頃。

是次沙頭角歷史導賞團主要環繞山咀村和上下担水村。山咀村後山擁有不少戰事遺迹,當年日軍佔領香港後馬上沿沙頭角至打鼓嶺布防,以防衞由新界原居民組成的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而村落亦保留不少客家特色村屋,有些更已被列入歷史建築。

第1站:探秘山咀村後山山墳

下車後,會見到指示牌寫着担水坑村和山咀村,沿着山咀村路走,走了不久會到寫着「紅花嶺行山徑」,按指示先到山咀村。沿路車道兩旁種滿密林,像外國林蔭大道的迷你版。走約5分鐘到達山咀村,中段有一段離開石屎路的沙石路,往上進入滿布樹林的入山路綫。

沿路主要為沙石路,未有好好鋪整,注意路上安全。(攝影:陸明敏)

挖空了的墳墓,反映客家村民的傳統二次或三次葬風俗。(攝影:陸明敏)

地段不算斜,惟無經過鋪整,主要是沙石路和泥路,地上有不少樹根,稍一不留神便容易跌倒或跣低,建議穿抓地能力強的行山鞋。

沿路見到地下一個個洞,上面栽種了植物。原來這些都是挖空了的墳墓,反映客家村民的傳統二次或三次葬風俗,村民去世後會在後山落葬,當經過長時間屍體腐化後,後人會另擇風水寶地,將撿起的骸骨安放在俗稱金塔的甕盎或馬蹄形山墳內。

第2站:荒涼日軍碉堡 成走私物收藏地

再走不久,就會見到日軍沿沙頭角至打鼓嶺布防時留下的地道。這些地道是日治時期日軍強迫村民興建的戰壕,戰壕連接着1個水井、3個觀察站和3個石砌的機槍堡。戰壕深約4呎,可用作掩護,以及來往機槍堡的通道。水井則用作飲用水和冷卻機關槍,另外日軍亦會在此洗澡。

點擊圖片放大
+3
+2

這裏有個有趣設計,水井的3邊圍上以鵝卵石堆砌的牆,鵝卵石被磨得光滑,褪去稜角,原來對洗澡甚有要求的日本人,此幅石牆可作刷背之用。

山咀村的日軍碉堡已有超過70年歷史,是本港同類型碉堡中保存得最完整的。機槍堡設有槍眼,讓日軍在得到機槍堡防護同時,可以向敵人射擊,天花亦有洞口作通風。

不過,相對於英軍興建的碉堡,如城門水塘「醉酒灣防綫」碉堡,日軍碉堡則簡陋得多,只純人手挖掘,亦無加石屎鞏固。除了用料,設計上也有分別,日軍碉堡較窄和矮,或因日本人身形較小。槍眼的結構也和英軍的相反。英式射擊窗口外小內大,方便士兵移動槍枝射擊,並減少敵人攻擊槍眼。日本則外大內小不甚方便,或與其所持武器相關。

戰後這些碉堡、戰壕也失去用處,不過新中國剛成立時物資匱乏,香港人會利用沙頭角作為走私路徑,荒廢了的機槍堡和戰壕正好可用作收藏走私貨物。

第3站:動植物棲身風水林

沿路經過的樹林綠意盎意,彷彿自然生成。原來,不論是上担水坑村或山咀村,這大片後山都是村民的風水林。村民相信,山中物資豐饒,有自然水、動植物,好好保留就可以為村落帶來好運。

風水林可以見到少見的灰蝶。(攝影:陸明敏)

山上可眺望深圳的城市景觀。(攝影:陸明敏)

由於人類的不作為,原生或稀有的動植物都會在此出現,例如稀有的橫紋後棱蛇、不常見的優越斑粉蝶、咖灰蝶、一點灰蝶等,樹木則有受保育的牙香樹和長葉柞木,物種多樣性得以保留。

繼續往山上走,可眺望對岸深圳河畔的高樓大廈,以及香港翠綠的山頭。完成後就可以沿原來的路下山,走到一段田邊的分岔路標示「下担水村」,便可走入小路。

第4站:担水村中式古屋

由於禁止進入多年,村落保留了多項歷史建築物。沙頭角的原住民以客家人為主,居於由青磚、麻石砌成的中式住宅和祠堂。村內部分石屋已荒廢,但仍可看到原有的建築結構,例如保有中式屋頂陰陽瓦加上灰梗的設計,有些房屋雖已翻新,但仍保有屋簷的泥塑浮雕彩繪,細小的鐵條窗防止盜竊,間隔和磚砌的爐灶,以及舊式木桌和木凳等等,值得細味。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村內有一所於1930年由村民募捐建成的群雅公立學校,是當時村內唯一學校,現已列入為三級歷史建築。戰後曾因需求大而擴建和重建,後來收生不足而倒閉,現時僅作存放文物,放有雞籠、打穀機等。

石屋家園沙頭角歷史導賞團

收費:每位100元包括導賞費用,膳食自費。(限聚令下導賞團已暫停,詳情留意網站)

時間:約4小時包導賞和拍照時間

路綫:山咀村(舊山墳、戰壕、機槍堡、風水林)、上下担水坑村(群雅學校、荒廢村屋、祠堂、特色士多)。

交通:港鐵上水站或粉嶺站乘78K(往沙頭角),至担水坑站下車,回程時可乘巴士或小巴到粉嶺或上水市中心

注意:樹林多蚊,要做好防蚊措施;沿路無補給,要帶備足夠食水和食物;沙石路多,宜穿抓地的行山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記者:陸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