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3位圖書館老師嚴選400本閱讀清單 助學童從快樂閱讀中寫好文章
發布時間: 2020/09/21 13:10
最後更新: 2021/02/05 13:16
閱讀有助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提高語文水平,還能拓闊生活經驗……3位曾先後擔任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老師,對閱讀及語文教育各具心得,更合著《給孩子的悅讀提案》一書,期望讓孩子在「悅讀」中成長!
該書的作者倫雅文、李小玲現分別於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及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任職圖書館主任,林慧恩現職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中文科科主任,也曾擔任學校圖書館主任。3位老師因一個圖書館專業師資培訓課程而結緣,當時雅文是導師,其他兩位是學員,課堂主題是中文兒童文學,除介紹繪本、橋樑書、少年小說,也會分享如何賞析兒童文學,以及怎樣用兒童文學幫助小朋友建立閱讀習慣等。
3位老師對閱讀教育的看法相近,更因而萌生合作寫書的構思。雅文稱,市面上適合香港小朋友的選書推介不多,希望能因應孩子不同階段的特質,提供合適的書單,助家長把閱讀融入生活。雅文強調,0至12歲是培養閱讀的黃金時期,到中學才開始已太遲。家長可按小朋友不同性格及喜好去選書,總有某類型的圖書能貼近他們的興趣。
因認字量卡關
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的調查,香港小朋友的閱讀能力高,但閱讀興趣卻一般。她不諱言,除了因為香港小朋友功課及課外活動繁忙,部分同學在小學階段也會因認字量而「卡關」。
「幼稚園通常由家長伴讀,問題不大,但到小學不能一開始便給予大量文字的圖書,小朋友看不明白便會索性不看;也有家長會誤解,以為共讀是看著小朋友閱讀,並不斷查問他們認讀到多少字……其實閱讀應由興趣開始,有興趣有動機才有良性循環,不宜考核或打壓孩子。」
此外,家長有否提供足夠的圖書選擇,或鼓勵孩子多逛書店、圖書館、參與圖書館活動等。她建議家長在家中營造專屬的閱讀時間,每天十多分鐘也可以,即使測驗考試也要堅持。「因習慣不需要暫停,就如不會因考試而不吃東西、不刷牙洗面。」
也有家長疑惑,即使小朋友圖書看得多,寫作能力卻沒有提升。雅文認為閱讀與寫作雖有關連,卻是兩種能力。在大量閱讀後需要作出引導,才能對寫好文章帶來幫助,她們在新書中也會為家長提供實用點子。
認字已懂形音義
她續稱,除了為家長選書,《給孩子的悅讀提案》也是學校圖書館館藏發展的經驗之談。雅文強調,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圖書館有所不同,公共圖書館像個汪洋大海,學校圖書館則可找到與同學學習相關,並有用的知識,可作為跨課程閱讀,也有大量能吸引孩子興趣而不低俗的作品。
新書中挑選了50間台灣及香港出版社逾400本兒童文學,她指出,選取台灣書除了因港台均應用繁體字,兩地小朋友在成長上所面對的挑戰相近,而在內容選材上都是圍繞家庭、校園,並不會挑選一些富地域性的作品。
雅文補充,兩地小朋友閱讀的最大分野,是在3至6歲的認字階段。因台灣小朋友是先學注音,香港小朋友認字時則形音義已齊備,因此選書時在認字的部分,並沒有加入台灣書。「新書雖會在台灣發行,但主要書寫對象還是香港小朋友。」
記者:李越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