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檢討小組倡通識科維持必修必考IES改選修 通識書納送審機制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9/22 15:18

最後更新: 2020/09/23 00:45

分享:

分享: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表示支持教育局為通識「教科書」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以及納入現行課本送審機制。(資料圖片)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經過歷時3年檢討工作,今日(22日)提交報告,提倡高中課程4個核心科目安排不變,最具爭議的通識教育科維持必修必考,但縮減課程內容及將「獨立專題探究」(IES)轉為選修,但不做IES仍最高可獲5**,未提在第4級成績「封頂」的原方案,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憂慮會減低學生做IES的誘因,恐削弱通識科完整性;小組亦支持教育局為通識「教科書」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並納入課本送審機制。

報告針對通識科列出9項修訂建議,小組強烈建議教育局在落實所有改善措施後,盡快在適當時間就通識教育科進行效能研究,以分析各項改善措施能否達至預期效果,和有助達到課程目標,從而判定該科作為高中核心科目的地位。

小組於去年6月底至10月中進行為期3個月公眾諮詢,共收到逾11.2萬份意見書。報告指大部分持份者均同意維持高中4個核心科目包括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的建議,但形容社會人士對於是否維持通識科的核心科目地位,意見最為分歧,引述有意見「將部分青少年在近期社會事件中的暴力和激進行為歸咎於通識教育科」,以及「有個別教師濫用該科作為宣傳個人政治理念的平台」,傳媒或其他媒體亦披露不少被指內容偏頗,或包含強烈政見的學與教、評估及公開考試材料。

小組指通識科可讓學生「多角度研習富爭議性課題」

小組最終建議維持通識科作為核心科的安排,解釋通識科可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研習富爭議性課題」及「在理性分析和實證為本的基礎上培養明辨慎思和解難的能力」等「21世紀能力」,但為減少有關該科爭議,並達到課程原本目的,認為其課程架構及恆常更新的課程內容須予修訂;而在市場出售的教材的質素保證、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問責機制,以及考試/評核與課程之間的配合亦必須加強。

報告指,回應人士普遍同意需要改革通識科,為學生創造更多空間,以促進學生全人發展並照顧學生多樣性,但對於如何縮減該科課程內容和作出調適安排,則意見紛紜。

倡只做筆試仍可獲5** 未提IES成績第4級「封頂」方案

報告認為,學生即使不做IES亦「不會窒礙他們探究學習和發展關鍵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的機會」,稱經過「通盤考慮」,認同為學生提供選擇以照顧學生多樣性的重要性,同時為釋除有關在技術上能否達至公平評估的疑慮,建議容許學生可以選擇不進行IES,轉為該科延伸和選修部分,並將筆試與獨立專題探究的評級分開匯報,而大學「一般入學要求」只計算筆試成績,大學可考慮給予IES「加權」,或將此部分定為某些大學課程的必須入學條件,如同現時數學科延伸部分(M1及M2)的做法;有別於小組去年6月提出,若學生選擇不做IES、最高只可獲第4級成績的建議。

報告亦提出恆常檢視該科課程內容,適時更新當代已發展成熟的課題,以供學生探究之用,但「至於新近發生的事件尚在發展當中,不適宜用作科目的探究題材」,「因為事件仍未完結,往往未能核實資訊數據的客觀程度及其可靠性,令師生難以展開持平和具證據支持的討論,並由此而得到結論」,又指「很多時候,學生對問題的多元角度欠缺充分瞭解,亦未能明瞭問題背後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以至他們難以就極具爭議的問題作理性判斷,因為這已超乎一般中學生的理解能力。」

「新近發生事件」不宜用作科目探究題材

通識科教材內容近期備受關注,小組表示支持教育局為出版商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查閱已經出版,並在市場出售的通識教育科「教科書」,若該服務效果理想,並獲學界和公眾接納,小組亦會支持教育局考慮將通識科「教科書」納入現行的課本送審機制,如同其他科目一樣。

小組亦建議教育局支援學校領導層,加強學校自我檢視和內部質素保證和問責的機制,以保證校本學與教材料的質素,確保學校有效推行課程,並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

倡教育局提供全新教師課程 教局及考評局「加強合作」擬題、審題及評核

因應預期推出的修訂課程架構,小組建議教育局為全港所有通識教育科教師,舉辦全新系列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讓他們溫故知新及掌握科目理念等,同時持續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例如區域為本網絡活動、課程規劃經驗分享會、內地考察團,提升教師專業能量,以有效推行課程。

考評方面,小組建議教育局和考評局「需付出更大努力,就考卷擬題、審題和評核加強共識和通力合作,確保課程目標和理念與評估一致」。

通識科教師憂學生做IES誘因減 削弱科目學習自主元素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劉錦輝對於通識科維持必修必考表示歡迎,但若只做筆試已有5**,僅少數大學課程對IES加權,便無誘因令同學做IES,形容「個波去咗大學嗰度」,憂削弱科目學習自主元素,變相一試定生死,懷疑能否達到「創造空間」的理念,情況令人憂慮,又認為課本自願送審偏離科目原意,且剛才完成首次送審暫未知對教學影響,故反對有關建議。

通識科教師、教協副會長田方澤指,能力弱的學生失去透過IES「拉分」的機會,選修誘因減少,並憂慮送審及恆常檢視課程內容等安排,是變相「收緊對通識科的控制」,教局或校方領導由上而下檢視校本教材,亦會對老師教學造成威脅,形容其後的效能研究留了一條尾巴,是對通識科的緩刑。

考評局表示認同小組建議方向,會仔細研究各項與公開考試及評核相關的建議,並按機制與相關科目委員會及公開考試委員會作跟進,並會繼續加強與教育局及學界的合作,確保公開試的質素與公平。

針對4個核心科目,小組建議在不影響課程完整性的前提下,縮減及/或調適課程和評估,以及日後可考慮將課程和評核的調適安排延伸至高中的選修科目,當中通識科內容著墨最多,有關內容節錄如下:

中國語文科

  • 檢視該科評核模式,包括但不限於刪減、精簡或合併現時的說話和聆聽考試卷別;
  • 從小加強培養學生欣賞中國文學作品和文言經典;
  • 成立專家小組,加強課程內中國文學和文言經典的學習、欣賞經典篇章和名著;以及
  • 檢視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

英國語文科

  • 進一步精簡該科校本評核安排,並檢視如何在文憑試寫作卷更有效評核選修部分;
  • 開辦職業英語應用學習課程;
  • 豐富現行課程的內容,增強學術和創意層面的語文運用;以及
  • 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透過「跨課程語文學習」和「跨課程閱讀」提高語文能力。

數學科

  • 在教、學和評估方面進一步善用現時在數學科必修部分課程中已有的「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的劃分;以及
  • 研究長遠以「高級數學科」(名稱待定)取代現時數學科延伸部分的可行性。

通識教育科

  • 縮減該科的課程內容,同時檢視能否進一步改善/ 精簡獨立專題探究;
  • 釐清課程範圍, 訂明重要概念;
  • 恆常檢視課程內容,適時更新當代已發展成熟的課題,以供學生探究之用;
  • 容許學生可以選擇不進行獨立專題探究,將獨立專題探究轉為延伸和選修部分, 並將筆試與獨立專題探究的評級分開匯報;
  • 為出版商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查閱已經出版,並在市場出售的通識教育科「教科書」,以及考慮將通識教育科的「教科書」納入現行的課本送審機制;
  • 因應修訂的課程架構, 舉辦全新系列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
  • 支援學校領導層加強學校自我檢視和內部質素保證和問責的機制,以保證校本學與教材料的質素,確保學校有效推行課程;
  • 與考評局就考卷擬題、審題和評核加強共識和通力合作,以確保課程目標和理念與評估一致;以及
  • 在落實所有改善措施後,盡快在適當時間進行效能研究。

專責小組共擬訂6個方向性建議,包括彰顯全人發展的重要性、優先推行價值觀教育、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進一步推廣應用學習、提高大學收生靈活性,以及加強STEM教育。

專責小組主席陳黃麗娟表示,6個方向性建議在公眾諮詢期間均獲普遍支持,故無須作大幅改動,小組調整的細節包括有關通識教育科課程和評估的調適安排、加強價值觀教育,以及在突發的情況(例如當前疫情)下推動電子學習和增加對學生的支援,並提及新構思的「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目的是讓具特殊或多元才華的學生與切合他們潛能的課程互相配對。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表示,局方會仔細研究報告,以及考慮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審慎進行後續工作,如有任何涉及課程內容或考評的改動,局方將按既定機制與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和其他持份者合力跟進。

專責小組於2017年11月成立,去年6月底至10月中進行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和舉辦學校簡報會,其後就所蒐集的意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停課不停學」的影響作充分考慮,今提交檢討報告。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主席陳黃麗娟(左五)今日(22日)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右六)提交檢討報告。(教育局提供)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