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突顯課外學習重要性 學校課程檢討小組倡「學時」代替「課時」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09/22 22:59

最後更新: 2020/09/23 02:35

分享:

分享: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認為,以「學時」概念代替「課時」,長遠有助減輕學校在編制各科上課時間表的壓力。(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下學界廣泛推行網上教學,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指,疫情下更突顯推動課堂以外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在觀念上接納以包括在校外學習時間的「學時」(即學習時間)概念,以代替「課時」,長遠有助減輕學校在編制各科上課時間表的壓力,建議配合「學時」概念適時更新課程指引所載的建議課時分配,以規劃學生的學習。

專責小組今日(22日)提交報告指,現時絕大部分學校仍依靠學校時間表,按課程及科目指引建議分配課時,但早於疫情爆發前、去年6月至10月的公眾諮詢期間,已有意見認為應把小學的彈性課時比率,由19%提高至25%,以增加小學編排學習活動的彈性;另有建議將高中4個核心科目所佔課時,由50至55%,下調到35至40%。

課程檢討小組倡通識科維持必修必考IES改選修 通識書納送審機制

小組認同學習模式已有轉變,不再局限於課堂和學校內的時間,例如電子學習,而各校校情亦有所不同,故支持學校更多以「學時」的概念規劃學生的學習;加上疫情爆發及其後的停課,更突顯推動課堂以外學習、自主學習及裝備教師適應新教學法的重要性。

報告闡明「學習時間」不單指學生在課室上課的時間,因學生的學習可以於任何時空發生,包括上課的時間但地點不限於課室,上課以外的在校時間以及校外時間包括假期,建議學校整體規劃及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

小組建議教育局採取支援措施,讓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其教學法和評估當中,成為日常教學的一部分,以促進學與教的範式轉移和概念的改變;並加強教師對資訊科技的認識和駕馭能力,使他們可以在不同學習階段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法當中,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尤其是當師生不能面對面交流時,藉以維持互動和加強學習動機,並且針對學生不同需要,例如社交及情緒,以促進全人發展。有關建議尚待教育局和課程發展議會進一步商議有關指引,以鼓勵學校更靈活地規劃學生的學習。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