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湯水】寒露咳嗽少痰易犯秋燥要養肺 中醫師教3款養生湯水潤燥防便秘【內附食譜】
發布時間: 2020/10/05 18:44
中秋已過,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將至,俗語有云:「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大家是時候要注意防燥防寒了。踏入深秋,除了開始早晚開始感覺到涼意外,是否每天起床後有作咳無痰的現象,或者突然驚覺掉多了頭髮?這些都是由初秋進入深秋階段所呈現的身體自然反應。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謂秋天五行屬金,即肺部,而且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秋天需養肺,宜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和湯水。
除此之外,何醫師續說由於入秋後,空氣濕度減少,體內水分不足、暑濕不易散發,導致抵抗力變弱,容易出現口乾鼻燥、咳嗽少痰、皮膚乾燥,氣管或呼吸道疾病等常見的「秋燥症」徵狀。相反如脾胃不佳者,更容易會出現泄瀉的現象。
飲食重平緩秋燥
何醫師表示,飲食重點在於平緩秋燥,讓身體得到適度滋潤,而一些白色食物都有此作用,即「色白入肺」。《黃帝內經 ·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記載:「西方色白入肺、開竅於鼻,其味辛、病在皮毛……」也就是說,多吃白色食物,具有養肺的功效。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膚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雪耳、雪梨;而中藥材則有淮山、百合、石斛等等。
所以,入秋湯水亦宜多用以上食材來烹調,滋潤乾枯的五臟六腑,她也建議飲食中加入核桃、枸杞子、蜂蜜等食物來調養身體。利用秋天的時令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與營養,因此多補充水分來防止腸燥便秘,肺與大腸相表裏,秋燥除了容易肺燥外,也容易引起腸燥,故此要多喝水。
潤肺之餘兼清熱
不過,何醫師也特別提醒大家,入秋後天氣雖然開始由潮濕至乾燥,但暑熱仍未消,俗稱「秋老虎」。這時期除了滋陰潤肺之外,亦要兼清熱袪濕。
因此她以下介紹的湯水中,都有不同的食材和中藥兼顧到。例如當中會有雪梨乾,具潤肺、涼心、消痰、降火之用;海底椰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功效。而又會用上可以明目的枸杞子作平衡及養心安神的桂圓肉調和。
還有要補正,即是補正氣,也就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要有正常作息、運動的時間。另外防風亦是主要針對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容易導致氣喘、鼻子過敏等呼吸道疾病,記得注意保暖。
1.猴頭菇海底椰螺片湯
功效:益氣潤肺,增強抵強力
材料:猴頭菇(2顆)、海底椰(30克)、螺片(3-4片)、桂圓(5粒)、枸杞子(2湯匙)、淮山(30克)、玉竹(15克)、白扁豆(30克)、瘦肉(200克)、清水(2.5升)
做法:猴頭菇浸水1小時,撕條狀後汆水,瘦肉汆水,水滾後把所有材料放入鍋裏煲,再次滾起後轉小火,煲2小時,下鹽便成。
2.石斛雙雪潤肺湯
功效:滋肺養陰潤喉
材料:石斛(15克)、雪耳(1-2朵)、雪梨乾(20克)、淮山(30克)、蜜棗(2粒)、桂圓(5粒)、南杏仁(2湯匙)、瘦肉 (200克)、清水(2.5升)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瘦肉汆水,水滾後把所有材料放入鍋裏煲,再次滾起後轉小火,煲2小時,下鹽便成。
3.金蟲草花沙參螺片湯
功效:益氣補血、健脾潤肺
材料:特級金蟲草花(15克)、沙參(15克)、淮山(30克)、百合(30克)、去芯蓮子(15克)、去核紅棗(5粒)、枸杞子(15克)、螺片(2-3片)、瘦肉(200克)、清水(2.5升)
做法:蟲草花浸水15分鐘,瘦肉汆水,水滾後把所有材料放入鍋裏煲,再次滾起後轉小火,煲2小時,下鹽調味便成。
記者:郭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