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4成受訪港人有中至高患青光眼風險 醫生籲深近視及有家族史人士定期檢查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0/06 15:53

分享:

分享:

奧比斯早前聯同香港眼科學會一項調查指,近4成受訪者有中等及偏高青光眼風險。(馮漢柱攝)

10月8日是「世界視覺日」,奧比斯早前聯同香港眼科學會調查有關患上青光眼的風險,以了解大眾的青光眼高危風險指數及對青光眼的認知。調查發現,近4成受訪者潛在有青光眼風險。

奧比斯早前聯同香港眼科學會調查有關港人患上青光眼的風險,並收到15,601份回應。調查發現,有37%受訪者有中等及偏高青光眼風險,在最常見的高危因素中,有25%受訪者患有深度近視,有24%人表示視力短期內持續變差,有偏頭痛或嚴重頭痛的佔18%,有青光眼家族遺傳史的佔11%。

此外,調查又反映,有82%受訪者自覺對青光眼認知不足,當被問及患上青光眼時,眼睛會否出現青綠色或發光,以及治療青光眼的方法時,分別有10%及71%受訪者答案錯誤。

眼科專科醫生何俊浩。(馮漢柱攝)

眼科專科醫生何俊浩表示,臨床上可見,深近視及家族遺傳都是最常見高危因素。他引述近年有亞洲研究指出,400度以上的近視人士,其患上青光眼的機會較沒有近視的人高3倍。另外,慢性青光眼患者一般有家族史,如家族成員患有青光眼,其直系家屬患青光眼的風險亦較常人高出9倍;另患有睡眠窒息症、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等亦屬高風險人士。

他又指,一般大眾對青光眼認知不足,其實青光眼「不會發青光,逾9成患者眼睛都白雪雪,看不出有分別」;臨床經驗中,有很多患者均因自己視力出現問題,包括眼矇、發炎、出現飛蚊等求醫時才發現患上青光眼,因此約有5成患者都是「隱形患者」。

陳女士。(馮漢柱攝)

剛退休的陳女士本身是一名運動老師,有800多度近視。她在2012年時甲狀腺出現問題,「眼皮縮起、心臟坐定定都跳到140」,求診時才發現除了甲狀腺問題,其眼壓亦過高,有20多度,確診患上早期青光眼,現時她每天需使用兩樽青光眼藥水,並分別使用1至2次以控制病情。

她指,雖然現時病情暫未影響日常生活,不過自己有打高爾夫球、壁球及乒乓球比賽,由於青光眼影響她部分上方視野,「眼球跟不上打球的速度」,故往往未能及時及準確地看準打球方向:

打高爾夫球的時候,打完看不到個球去了哪。

何俊浩續指,正常的眼壓水平介乎10至21,而陳女士的眼壓水平偏高,有很深近視,加上年齡屬40歲或以上,「中了不少高危因素」,幸好她十分主動檢查及醫治,確診時只屬初期,沒有錯過早期醫治時間,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小;相反若確診時已屬中、後期,患者於缺乏光線情況下會難看清事物,視線範圍愈發收窄,不能駕駛,「可能有人在你旁邊都看不到」,由於會擔心失明,更影響情緒健康。

何表示,雖然青光眼無法根治,不過使用青光眼藥水能有效減低眼壓及減低視覺神經受破壞。他又提到,青光眼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患者難以察覺,呼籲市民定期接受眼科檢查,以預防患上青光眼。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