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公屋平均住戶人數減令供應更緊張 陳帆料5年後每年供應約3.5萬個公營單位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0/17 13:26

最後更新: 2020/10/17 13:28

分享:

分享:

政府指人口老化令公屋平均住戶人數下降。(資料圖片)

本港公屋輪候時間回升至5.5年,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17日)在網誌中表示,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公屋平均住戶人數下降已成趨勢,由於公屋平均住戶人數減少,意味著令公屋更加供不應求,而按照推算,由2025/26年度起,本港平均每年約有3.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根據「房屋統計數字 2020」的資料,2006年公屋的平均住戶人數是3.0人,但在2014年已下降至2.8人,而2019年更跌至2.7人。由此可見,公屋單位的平均住戶人數在過去十多年間一直下降,也解釋了為何即使在過去五個財政年度(即由2015/16至2019/20)有共約66,900個公屋單位落成,但公屋居民人數卻只由約213萬人上升至約219萬人。因為平均住戶人數下跌,公屋的人均居住面積,亦由2007年3月底的12.2平方米上升至今年3月底的13.4平方米。

他提到公屋平均住戶人數持續下降的趨勢對政府帶來進一步挑戰,因為興建一間公屋所需的資源相對是固定的,平均住戶人數下降意味著即使投入同樣的資源,入住公屋的受惠人數相對以往而言卻有所減少。

網誌亦提到未來的公營房屋供應量,根據2020年6月的預測,房委會和房協於2020/21至2024/25年度的五年期內,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合共約為101,300個單位,當中包括約70,500個公屋/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單位和約30,800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

至於2025/26年度及之後預期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大部分仍處於初期規劃及設計階段,受多項因素影響,發展項目可能有所變動,因此難以在現階段列出詳細資料和時間表,但按估算平均每年約有35,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陳帆指若要將入住公屋的受惠人數維持在與以往相若的水平甚至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建造更多公屋單位。然而在土地不足的局限下,公屋單位供不應求的情況變得更嚴峻,為落實《長策》所訂定的建屋目標,會繼續致力提升土地發展潛力。

另外房屋署早前公布,今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錄6.27萬宗申請,較去年5.8萬宗多8%,逾千伙公屋凶宅在10月12日起揀樓,11個單位涉兇殺案數目近年最多,詳情即看:【下一頁】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伍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