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醫生】麥凱鈞身兼九龍中資訊科技統籌 擬探討利用大數據為臨床醫療「水晶球」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0/19 00:00

分享:

分享:

身兼九龍中醫院聯網資訊科技統籌的麥凱鈞數月前,向傳媒介紹九龍中醫院聯網開發的雲端診所視像會診。(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身兼九龍中醫院聯網資訊科技統籌的麥凱鈞醫生,自言從小就對科技感興趣,伊院於疫症下推出的雲端診所視像會診,他都有份參與,現更已推及至兒童醫院、廣華醫院,九龍東聯網亦正就此探討;未來又會探討如何利用九龍中創傷中心大數據,作為臨床醫療「水晶球」,為病人提供更精準治療。

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醫生麥凱鈞自言醫科以外,對科技數理都有興趣,現時更是九龍中醫院聯網資訊科技統籌,數月前更已現幕前向傳媒介紹九龍中醫院聯網開發的雲端診所視像會診,率先為病情穩定的神經外科舊症病人提供綫上醫療面談。

麥凱鈞解釋,雲端診所由疫情衍生而出,幸而現時視像會議技術已很好,透過視像會診更可透過醫管局系統,即時向病人分享抽血或電腦掃描等報告:

平時覆診都難做到,難側身向病人展示電瞄屏幕,現時就可以更了解自己病情。

雲端診所視像會診不但應用於兒科、內科,現更已推及至兒童醫院、廣華醫院,甚至連九龍東醫院聯網亦正就此探討。他說:「都會將經驗向(醫管局)總部分享,正式會於全港公立醫院應用,都正制訂視像醫療的框架及先做定位,但不是亂用,會有合適個案才應用,是(與醫生診症)相輔相成。」

視像會診以外,麥凱鈞亦正埋首九龍中醫院聯網創傷中心大數據分析,聯同城大整合過去10多年逾3000名頭腦創傷病人數據分析,發現計算出病人治療效果的預測,較舊有數據預測模式係更準確,研究結果去年已有發表。

他提到,以往文獻都是外國數據,但是次大數據分析屬香港獨有數據,正與醫管局展開可行性研究,商討如何將大數據轉換作本港病人的臨床應用。麥凱鈞形容,大數據分析如同一個更準確的「水晶球」,幫助醫生更了解病人病情發展,並據病人特性訂個人化治療方案,亦即是精準醫療之一。

海量式數據可予醫生知道如何處理病人,譬如用藥要多重,亦如一名行醫30年的醫生有好多經驗,而這些數據雖是先導計劃,已是好多個30年經驗的醫生,不同層面的經驗,透過電腦分析及學懂所有資料後,再向醫生提供資訊。

不過麥凱鈞強調,最後作出治療決定的都是醫生,形容電腦只屬是供數據的醫生助理,

知識可以透過電腦幫手,但如何將知識應用於技巧上,都是需要倚靠醫生,就如手術技巧都是醫生落手落腳去做。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陳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