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耳念珠菌個案按年激增6倍屢現院內爆發 醫管局擬為住院病人提供專用儀器減傳播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0/23 15:36

最後更新: 2020/10/23 23:59

分享:

分享: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指,疫情期間耳念珠菌帶菌者需入住普通病房,將增院內病人交叉感染機會,承認情況不理想。(經濟日報記者攝)

今年除有新冠肺炎疫情襲港,更要面對耳念珠菌爆發威脅。本港今年至今已錄得140宗帶耳念珠菌個案,比去年的20宗急升6倍,當中瑪嘉烈醫院及仁濟醫院更曾出現院內爆發。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直言,由於公立醫院隔離病房現時主要應付新冠肺炎患者,故耳念珠菌帶菌者需入住普通病房,增加院內病人交叉感染的機會,承認情況不理想需改善。

本港自去年6月21日於瑪嘉烈醫院出現首宗輸入個案後,至今累計個案已達160宗,今年個案佔140宗。確診者年齡介乎21至101歲,79%為60歲以上長者、77%為男性,主要入住內科病房,部分為療養病房,及老外科病房,當中2人出現感染病徵,分別為尿導管感染及真菌血症,其餘為無病徵的帶菌者,近4成帶菌者來自安老院或殘疾院舍。賴偉文指,有長期病患的長者因需多用導管、服食抗生素及長期臥床而依賴多人照顧等因素,故感染風險較大。

賴偉文解釋指,耳念珠菌可從病人皮膚表面脫落,令環境受污染,亦可透過受污染的醫療儀器或醫護人員接觸傳播,如瑪嘉烈醫院及仁濟醫院今年則曾出現院內爆發,當局於兩所醫院內抽取2,000個環境樣本,當中約1%呈陽性,主要分布於病人椅子、牀欄、過牀氈、手推車等。被問到耳念珠菌是否已「植根公院」,賴指:「此階段不會形容為已植根,因其他醫院暫未發現個案」。

根據指引,耳念珠菌帶菌者有需要入住隔離病房,以免與其他病人交叉感染,但由於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故相關患者無奈要入住較擠逼的普通病房,賴偉文坦言:「始終現實有其限制,這是不太理想,亦必須承認需要改善」;為改善情況,醫管局正為所有住院病人提供專用儀器,包括血壓計袖帶、抽血帶等,預計九龍西聯網會於今年第四季率先使用,而要覆蓋所有聯網則要待明年首兩季。

此外,為加強識別個案,醫管局今年於6月1日起已於瑪嘉烈醫院及仁濟醫院加強對病人篩查,而下周二將在急症醫院為2,000名感染多重耐藥性細菌的病人進行一次性篩查,為期2周,亦會引入耳念珠菌快速測試等。賴偉文坦言,「當然我不能說可以100%杜絕(耳念珠菌),但實施多項措施祈望可控制情況,而現時醫管局會盡量做」。

耳念珠菌屬於真菌,會寄存在病人皮膚、口腔、腸道和陰道,而且病毒耐藥性強,一旦感染致命率可高達3成至6成。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鄧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