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義工】創辦「義醫同行」為弱勢社群義診 中醫林家揚:最緊要無忘初心
發布時間: 2020/10/23 18:09
最後更新: 2020/10/28 18:23
成立了3年的「義醫同行」,是義務工作發展局主辦的第8屆香港傑出義工獎得主,也是港台全新節目《愛在有晴天》首集的主角。此義務醫療團體3年來都維持在約50名義工,15位醫療人員的規模。人手不算多,但勝在多元化,有中醫師、專科醫生、輔導心理學家、營養師以及足部治療師等。他們希望透過集結不同範疇的本港醫護專才,以專業幫助弱勢和偏遠區的社群。
中醫師林家揚是「義醫同行」創辦人之一,其診所位於西環,那裡沒有存放藥材的百子櫃,卻是放滿許多綠色植物,公仔和玩具。他解釋說:「主要是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小朋友一嗅到藥材味就有很大反應,甚至不願意進診所,所以決定奉行醫藥分家。」植物令診所加添生氣,玩具則有助接受針灸的小朋友放鬆心情,在細節上可看到醫者的細心。
「義醫同行」因何而起?林醫師說源於多年前他參加協康會講座得到的啟發:
那次有位瑪麗醫院心臟專科醫生和我一齊主講,這是之前未試過的,因為中醫和西醫向來都有點對抗,但那位專科醫生很客觀,聽講座的一班老友記反應熱烈,令我們察覺到市民其實很需要中醫和西醫兩方面的知識,於是聚集了一班醫護有心人建立這個組織。
至於義工方面,林醫師說主要是其朋友和病人。
我有不少特殊小朋友病人,家長在診所見到有很多義診相片,我便趁機鼓勵他們帶小朋友去做義工。特殊小朋友都可以幫到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我見過一些過度活躍的小朋友,做過幾次義工後都有改變。
義醫服務偏遠地區社群
林家揚醫師指出,「義醫同行」重點是『義務』,取其諧音,特點是「貳醫」(即多於一種醫療專業) 及「異醫」(不同的醫療專業)。
此義務醫療團體主要服務坪洲、東涌沙螺灣、大澳及梅窩。
坪洲我們每月去一次,大澳梅窩東涌,我們就試過連續3個月每星期都去。最高紀錄是一個月做9次義工。兩年來提供了逾100次服務,合共約500小時,超過6,500人次曾接受服務。
得獎無忘初心
「義醫同行」今年2月榮獲香港傑出義工獎 - 義工/義工團隊,林家揚說,獎項的最大意義是鼓勵他們繼續堅持去行義。
曾討論過應否做NGO加大個規模,但我們不想為了追善款數字而做事。最後我們覺得小有小做,最緊要無忘初心,雪中送炭,提供點對點的服務,去偏遠地方義診。
他強調得奬並不等於達到目標:
『義醫同行』現在只是起步階段,仍要努力學習,我們的目標很遠,要幫助的人仍有很多。我最希望多些機構認同義醫同行的理念。
他又說,目前最大挑戰是義工的穩定性不強,有時更是缺乏醫護人手。「如義醫同行創辦人之一王喬峰醫生試過On Call完後入沙螺灣村做義診,過程中要行個幾鐘。途中他半認真地說『如果我行行下暈倒,你要搶救我啊。』 」林醫師坦言為了貫徹理念至少要有兩位醫生同行,所以資源分配不無困難。
記者:胡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