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生善終】父患鼻咽癌逝世再歷瀕死體驗留遺憾 80後決心成寧養社工伴癌症病人善終

健康資訊 16:00 2020/11/02

分享:

分享:

80後決心成寧養社工伴癌症病人善終。

「縱使患上癌症,你的晚期生活也不應該是等死。」宇峰嚴肅地說。宇峰已任寧養社工達10年,多年來一直陪伴癌症患者精彩、無憾地走人生最後一段路。問到為何選擇寧養服務這種與死亡相關的工作,原來一切與宇峰罹癌病逝的爸爸及他自己瀕死的經驗有關。

宇峰的爸爸自他小一時發現患上鼻咽癌。由於從沒經歷過家人有癌症,他們一家對病情都很徬徨無助。宇峰指,爸爸本來是「很叻的人」,但癌症令他的身體機能、記憶慢慢衰退,試過放工後忘記回家的路,需要媽媽接回家,也試過因為不小心鑽物件時鑽穿桌子而大發脾氣,撞到自己的頭。

直至長大後,才明白到癌症病人的情緒波動大,是因為他們有很多無奈、很多事無法控制。這種無奈無助很容易變成憤怒。其實他們不是對家人生氣,而是對自己。

縱使被醫生診斷約只有3年壽命,但爸爸很堅強,一直撐了6、7年。媽媽後來告訴宇峰,原來爸爸有晚在床邊表露心聲:「我很想看著宇峰和妹妹長大」才奮力撐下去。

點擊圖片放大
+3
+2

可惜爸爸的情況日漸轉差,生前需在專為癌症病人而設的南朗醫院居住。宇峰還記得當年曾摺星星寫下願望,冀將來可以服務臨終或癌症病人。

爸爸離世那天,直到現在宇峰仍歷歷在目。當時醫生對他說:「小朋友你捉著爸爸的手吧,爸爸會感受到的。」然後便讓媽媽出門致電家人到醫院見爸爸的最後一面。

正當媽媽出門,緊握爸爸雙手的宇峰便見到爸爸流了最後一滴眼淚地離世。

我相信他是知道自己將會離開的。

錯過最後一面的媽媽實在難以接受而崩潰,此時年紀輕輕的宇峰安慰道:「其實對爸爸來說是種解脫。」,才撫平媽媽的情緒。

「其實我也不清楚為何當刻會懂得說這番話,或許我的身邊總有些小天使在提醒我吧。」宇峰笑說。

宇峰坦言,對於爸爸病逝有很多遺憾,所以希望自己能從事生死教育的工作,讓大家早點認識生死,減少遺憾。

當年沒有好好照顧爸爸,也不知道爸爸臨終前的感受,也不知爸爸最痛苦是什麼。才發現原來生死教育很重要,如果大家可以早點認識生死,便可以減少很多遺憾。

後來,宇峰在大學更選擇修讀生死學學科。猶記得論文評審通過的當日,宇軒夢到爸爸。夢中,他能觸摸到爸爸的臉龐,一切是有溫度的,二人互相擁抱大哭。

他說了自己臨終的過程、感受、當時在想什麼,全部都告訴我,我很相信他是來解開我的心結。

發燒1個月險死 經歷瀕死體驗

除了因爸爸病逝影響人生方向,宇峰於高考後竟與死神交手。當年宇峰因扁桃腺嚴重發炎而持續發燒1個月,即使服食抗生素亦無效,整個人迷迷糊糊。有晚,他腦海突然「回帶」,看到過往發生的事。

愈是做得不好的事,愈會讓你看到。例如我對某人不好,我就會看到和感受到對方的感受。那刻我痛哭流涕,說如果再有機會,再不會做這些事。

他又形容當時自己如處於「全知」(all knowing)的狀態,突然間覺得自己貫穿了所有的知識,「好像接通了上面的圖書館一樣,覺得頭腦的枷鎖或限制解除了」。他更感受到有一團光包圍著自己,並帶著一個訊息:「人生中最重要是愛,有了愛一切都可以解決。」

不久,他就在喜悅的狀態下醒過來,並在2日後神奇地完全退燒康復。起死回生後,他決意遵從那段訊息,重新去發現愛、實踐愛。用愛陪伴一班臨終病人走完一生最後一段路。

用瀕死經驗讓病人釋懷

獨特的瀕死經驗也助宇峰替病人釋懷。曾有無宗教信仰的病人因為擔心死後不知去何處,而覺得很痛苦難受。於是宇峰分享了自己的瀕死體驗,病人才漸漸釋懷,表情放鬆下來。

他在床邊拿了2格紙巾,寫下「有情有義」四字給我。直到現在我仍好好珍惜。

病人寫下「有情有義」四字贈宇峰。(林綺虹攝)

宇峰摸著文件夾,把紙巾夾得筆直地說。

很感恩自己可做一份用「愛」做的工作。很多工作都是付出勞力,但這份工作是付出愛,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這已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我覺得最開心、最有意義的日子,就是服務人的日子。

積極推廣生死教育

目前,宇峰於香港防癌會工作,並感謝從工作中獲得許多實務的經驗,讓他更有效地推廣生死教育。宇峰更創辦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望能以社工的角度關懷患者及家屬,減少遺憾。其中,協會設立「遺物轉化」計劃,讓病人離世後,家屬可免費轉化一些衣物成為新的物件,例如袋、鎖匙包、咕𠱸等,變成另一種陪伴。

點擊圖片放大
+10
+9

負責人Molly解釋,每個人的哀傷狀態都不同,透過「遺物轉化」中的執拾、挑選、轉化的過程,喪親家屬可很自然地疏導哀傷的情緒。

Molly指遺物轉化可很自然地疏導喪親家屬哀傷的情緒。

其實遺物轉化是其次,重要是哀傷時可以傾談,陪他們走這段路。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楊宛茜